虽在预料之中,依然令人欣喜。
根据观海新闻报道,目前青岛区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出炉,2020年青岛高新区GDP同比增长7.1%,在全市各区市(全市2020年GDP增长3.7%)排名第一,继续引领岛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
作为全省开发区改革的试点单位,经历疫情严峻考验的青岛高新区,呈现出工业增长稳健、服务业稳步复苏、消费持续回暖、投资不断提速的特点,为十四五期间继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打下坚实基础。
为什么说青岛高新区的GDP增速第一,对于全市、全省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具有典型意义呢,源于以下几点:
高新区GDP增长主要来自实体经济,这是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根基。
2020年,青岛高新区第二产业比例达到6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高于全市8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工业向上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76.6%,已经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起到“定盘星”的作用。
从全年经济运行轨迹看,青岛高新区GDP一季度增长5.0%、上半年增长5.5%、前三季度增长6.0%、全年增长7.1%。在实体经济推动下,青岛高新区GDP连续四个季度不断提速增长。
高新区逆势增长,源于高科技企业高附加值产品,这是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
2020年,青岛高新区主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3+1”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康迈臣生物科技、尚德生物、汉唐生物、雷霆重工、盘古润滑等产值增速2020年均达到100%以上,海尔生物医疗、埃地沃兹等5家企业产值增速在40%以上。
2020年,高新区新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数量35家,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1家,高企数量326家、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全市第一。
科技企业、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不断增加,这是青岛高新区能够不断前行的关键,也为我国经济战胜疫情,增强国际竞争提供了标准样本。
高新区动力源自改革,表明山东完全可以避免东北化,通过自我革命大有潜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青岛高新区体制改革后,机构精简六成,人员压缩一半,与此同时,通过出台点数、系数、加权数、指标数“四个维度”考核办法,允许容错试错等办法,充分释放人员活力。
管委带头、深入企业,顶格推进、解决问题,网格服务、全天保姆,青岛高新区一系列服务企业的做法,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也给予了积极回应。
上市企业高测股份、原有企业海克斯康等纷纷加大对高新区的投入,增强区域活力,带动快速增长。
青岛高新区2020年共引进重点项目257个,总投资491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长66.7%。
高新区产城融合效果好,提升企业居民信心,增强青岛主城区的凝聚力向心力。
2020年,青岛高新区的生活设施、产业配套,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困扰这里10余年的“断头路”华中路打通工程正式开工,按计划今年6月建成通车;地铁8号线北段正式通车,高铁红岛站已经竣工,第一家综合商场世茂52+启用,18万平米的超级商场金茂览秀城进展顺利……
“我们的主责主业是发展经济,招商引资,但是我们把教育事业作为基础的基础”,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李鸿雁这样表态:教育事业好了,我们的居民就能够安居乐业;教育事业好了,我们的人才就能够引进来;教育事业好了,我们招商引资就有底气……
这是青岛高新区对市民和员工的庄严承诺,也是高新区吸引人才和企业落地的压舱石。在2021年和十四五期间,高新区会继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把这一片区打造成青岛教育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