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完腊八粥,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厚。重庆路第三小学一年级一班开展了“迎新纳福 牛气冲天”的幸存主题活动,让队员们在实践中以自己的方式体验中国年,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扫尘,守岁,拜年,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等等。写春联,写福字,之后贴到自家门上;收集一些春节的祝福春联以及春节相关的习俗故事。除此之外,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还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春节到来的前几天,全家一起来读一读春节习俗故事,一起写写春联,贴上福字。开开心心,其乐融融。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福”字,源于明太祖朱元璋。一年正月,朱元璋微服出访,在一个镇上看见许多人围观一幅画,画上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女大脚因古代中国妇女以缠足为美 。朱看后以为是百姓有意讥笑他的大脚马皇后,因马皇后也是淮西人。他回宫后,吩咐军士们到镇上去调查:那幅画是何人手笔?哪些人去围观过?规定凡是没有围观和讥笑的户,一律在家门口贴上“福”字。过了两天,军士们据此前去抓人,发现家家户户都贴有“福”字,都表示不曾围观和讥笑大脚妇女,此事便不了了之。从此,人们感觉贴上“福”字可以保一家平安。
欢欢喜喜迎新年,平平安安画美好。除此之外,孩子们还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对新年的美好期望。一串串鞭炮、一只只精神十足的小金牛、一条条寓意着“年年有余”的年画娃娃和金鱼,都寄语了孩子们对新年的期盼。
春联也好,年画也好,福字也罢,其实都是对崭新的新年的一种祝福和希冀;怀旧也好,祝福也罢,其实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条崭新的起跑线,每个人的身后,都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翻开日历,写给新年,与其不如说寄语我们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