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度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与核医学科合作,成功完成一例肺脏鳞状细胞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该技术是国内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打开了肺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的新篇章,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患者为一老年男性,半月前出现反复发作的咳嗽来平度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胸部CT显示右肺内肿块,大小约7.0*6.0cm,右肺门处一大小约1*2c m肿块,影像学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随即在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行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为肺鳞状细胞癌。
术前显示肺内的肿瘤病灶及设计的穿刺路径
平度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周建辉、主治医师刘洪军、主治医师周召海等经过充分术前讨论,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行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手术过程历时约1小时,术前经过精准的计划,采用先进的TPS系统对穿刺针的分布,粒子的活度及数量进行了精确的测算,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手术过程异常顺利。术后CT显示粒子分布良好,照射靶区完全覆盖两个肿瘤,术后的剂量验证也与术前计划相吻合。
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
穿刺成功后的植入针分布状态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也称粒子刀),作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它是在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种植入到肿瘤内部(最常用的放射源为125I),利用粒子不间断释放的低能量γ射线对肿瘤进行持续性的、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具有靶区肿瘤高剂量分布,而周围正常组织接受微量辐射,不造成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特性,真正做到“适形”治疗,大大提高了肿瘤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该治疗技术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残留、放疗后复发或残留及不能耐受其它治疗手段的患者均有独特的优势。
125I粒子植入术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高精度、高难度手术。平度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具有丰富的CT引导的穿刺活检及消融技术的经验,早在2015年即开始筹备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专门到各地学习,参加各类粒子培训班,同时平度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也配备各种大型检查设备,为此项技术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平度市人民医院目前已独立完成十余例肝脏恶性肿瘤的125I粒子植入术,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将成为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
目前国内粒子植入治疗应用较多的恶性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以及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等。
其适应证主要有:
1.经病理诊断的恶性实体肿瘤。
2.直径7cm以下的实体病灶。
3.局部进展期肿瘤,用粒子植入需结合外照射等综合治疗措施。
4.难以用局部治疗方法控制,或有远位转移晚期肿瘤,但因局部病灶引起严重症状者,为达姑息治疗目的,也可行粒子植入治疗。
5.术中肉眼或镜下残留肿瘤病灶。
(通讯员:周召海、窦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