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东部唯一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示范,拥有8所高校,综合发展评价保持全国前列、全省首位。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如何精准推进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实际行动做出诠释。
抢抓机遇
六大方面推进产城融合、转型发展
“十三五”时期,青岛开发区抢抓新区获批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获批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转型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区上下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青岛开发区抢抓新区获批建设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转型发展。综合发展水平连续13年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殷家河片区项目效果图
重大战略落地生根。经略海洋成果丰硕,推进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海洋生产总值实现翻番,预计达到1400亿元。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海洋科研机构落户,“蛟龙号”载人潜航器、世界首座半潜式海上渔场、世界最大吨位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一批先进海洋装备从青岛开发区走向世界。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全面起势,市场主体货物分类监管、“极简审批”等106项试点任务率先实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获批全国东部唯一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示范,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60%,现代物流、航运贸易、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独角兽企业实现突破,商汤科技、京东方、科大讯飞、无锋科技等“蓝高新”项目相继落地。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抢抓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成功获批机遇,积极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青岛自贸片区承接106项试点任务完成率超90%,形成了60余项改革创新成果,全国首创型经验案例13例,新增市场主体6000多户。积极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抢抓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溢出效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吸引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累计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520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5个。“十三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FDI口径)52亿美元,年均增长10.1%;实现货物进出口7463亿元,年均增长8.7%。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建立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59家,成立创新战略联盟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入孵企业超过1200家、入驻创客突破5000人,规模居青岛市首位。构建人才支撑体系,集聚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9所知名高校,人才总量占全区人口的1/3以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和“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科大讯飞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以绿化提升城市品质,全区林木绿化率35.6%,城区绿化覆盖率45.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0天。轨道交通R3线、地铁13号线实现运营,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蓝湾绿道入选首批“山东省最美绿道”,进入与青岛一体化发展的同城时代,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全力担当
四大目标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等战略,全面落实青岛市建设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西海岸新区加快开放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和主攻方向,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活力、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产城融合、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全省对外开放引领区,创新发展先行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全力担当青岛市和西海岸新区发展主力军和排头兵,打造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讯飞未来港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开发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深入推进,“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攻势加快实施,推动一批智能工厂建设,依托工业互联网形成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全环节管理的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加速成势。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对外开放门户作用,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开放规模进一步壮大。“十四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预计超过50亿美元。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高品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努力建成精品化、特色化、地标性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品味进一步提升,产城融合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控制目标。城市建成区绿化率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0天,打造城市绿色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