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我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发布主题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情况介绍。西海岸新区管委副主任韩千钧,即墨区区委副书记王宝善,西海岸新区扶贫办主任王鹏,即墨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区扶贫办主任丁雪峰,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副处级领导干部董汉胜,即墨区发改局二级调研员李有积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韩千钧 西海岸新区管委副主任
王宝善 即墨区区委副书记
王 鹏 西海岸新区扶贫办主任
丁雪峰 即墨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区扶贫办主任
董汉胜 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副处级领导干部
李有积 即墨区发改局二级调研员
西海岸新区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工作情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脱贫攻坚战如期圆满收官。2020年11月,新区以满分成绩通过省脱贫攻坚验收;扶贫协作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指标任务,被甘肃省表彰为2020年度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
一、新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截至2020年底,全区3106户、5068名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吃不愁、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建档立卡时的不足4600元增长到11038.5元,实现稳定脱贫。65个贫困薄弱村“五通十有”(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有旱涝保收田、致富项目、办公场所、卫生室、卫生保洁制度、学前教育、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健身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业保障措施)全部达标,村集体年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实现稳定摘帽。
(一)提高站位,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区镇村“三级书记”联动抓脱贫攻坚。加强专项扶贫,不断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加强行业扶贫,扎实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扶贫,持续深入推进“重点企业帮扶”“军地定点扶贫”“慈善助贫”“爱心复明”等行动,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二)精准保障,全面落实帮扶政策
教育保障方面,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868.69万元、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33.85万元,免除学费、保教费165.9万元,贫困家庭学生没有一例失学辍学问题。医疗保障方面,全额补贴贫困人口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先诊疗后付费”、家庭签约服务全部落实到位,门诊和住院累计减免10万人次、150余万元,扶贫特惠保险赔付357.4万元。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583处,补助资金1099.27万元,实现了所有贫困户房屋鉴定全覆盖。全区65个贫困薄弱村和662个插花村完成了净水设备安装,实现了所有贫困户饮水安全全覆盖。
(三)志智双扶,切实激发内生动力
3000余名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消费扶贫、公益岗位等有效措施,大大增强了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先后为贫困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325人次,为村庄投入各类资金超过1.4亿元。海岛渔民石发家、带领群众致富的村书记孙书勤被评为“山东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四)产业带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6年以来,新区累计投入各级扶贫专项资金3.22亿元。先后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91个,累计产生扶贫收益5800余万元,为贫困薄弱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长效保障。深化与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合作,流转土地近万亩,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真正发挥了带贫益贫作用。将全区所有贫困薄弱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村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推出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仅此一项举措就为每个贫困薄弱村年增加集体收入超过12万元,该模式也作为全省改革典型案例上报中央。
二、新区扶贫协作取得显著成效
自2016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分别与贵州省安顺经开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与菏泽市定陶区建立省内对口帮扶。同时,还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和湖北宜昌。新区坚决扛起扶贫协作重大政治责任,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多次带队赴协作地对接工作,两地携手、合力攻坚,助力协作地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战果,截止2019年底,贵州省安顺经开区和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一)人才支援和资金支持更加有力
5年来,新区共培训陇南武都区、安顺经开区和菏泽定陶区党政干部2500人次,新区9名中青年干部在协作地挂职,选派160名医生、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在协作地开展工作,新区的医疗、文化、科技等部门和镇街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7万余人,促进创业成功1200人。5年来,新区投入的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达到4.8亿元,引导企业实际投资达到6.2亿元,有力支持了协作地“两不愁、三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更加深入
产业项目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难点和重点。5年来,新区与陇南武都区、安顺经开区新签约产业合作项目15个,带动1.15万人脱贫增收,比如武都区“满天红辣椒”、康大肉兔、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了甘肃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新区积极组织开展劳务协作,组织协作地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人来新区就业,实现就业脱贫。
(三)社会参与和结对帮扶更加广泛
5年来,新区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采购和帮助销售协作地农产品3亿元,促进了扶贫产品稳定销售,带动了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全面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与协作地开展镇街结对、村村结对、企业与村结对、社会组织与村结对、医院结对和学校结对等等,共计结成了540余对,形成了全领域、多要素的帮扶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将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继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以贯之接续奋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打造“宜居幸福新典范”,书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西海岸篇章。
即墨区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工作情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即墨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决策部署,在市扶贫协作办的有力指导下,坚持精准精细工作标准,高标定位、综合施策、叠加发力,脱贫攻坚工作以满分成绩、高质量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对口协作的甘肃省文县、贵州省紫云自治县、菏泽市鄄城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盘点脱贫攻坚战果,重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瞄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因户因人、因致贫原因开展精准帮扶,全区2343户、61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度享受政策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13207元。坚持条块结合、齐抓共管,通过问题整改清零、档案规范提升,推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扶贫政策落实落地,实现了零遗漏、全覆盖。
(二)贫弱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聚力打造“2+N”造血工程,在实施光伏发电、资产租赁收益2项稳定增收项目基础上,因村制宜建设特色产业扶贫项目,65个贫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20万元的30个,20万元以上的19个;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78.7万元,实施贫弱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50个,65个贫弱村全部达到青岛市级美丽乡村达标村标准,其中12个达到示范村标准。
(三)产业扶贫项目规范高效运转
2016年以来,统筹市、区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3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3个,累计实现收益2647万元,收益分红惠及贫困人口6343人次。产业扶贫项目流转农户土地1236亩,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21人,以后每年可稳定实现收益1090万元,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实行严格的产业项目台账式管理制度,全部完成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确保项目四权清晰、台账完善、收益稳定、分配合理。
(四)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成效显著
加大资金支持,累计拨付3处协作地专项帮扶资金1.74亿元,发动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折合3650万元。强化产业协作,累计落地产业合作项目6个,实际到位资金5.3亿元,助力购销协作地农特产品1.13亿元。加强劳务合作,赴协作地组织专场招聘会21次,提供就业岗位7193个。促进人才交流,派选27名医师、100余名骨干教师赴文县、紫云县进行支医支教帮扶,帮助培训干部教师2100人次,促进了协作地教育、医疗水平提高。
在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
(一)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顶格推进、统筹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即墨区始终将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进、尽锐出战。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扶贫开发和扶贫协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先后召开20多次区委常委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18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遍访行动,研究解决了一大批脱贫攻坚实际问题;每年带队赴协作地考察对接,共同研究协商协作事宜,推动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精准施策、精细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下足绣花功夫,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即墨区在对贫困户脱贫路径、发展需求逐一分析的基础上,逐户建立帮扶台账,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通过安排就业岗位、发展种养项目、设置公益岗位等措施,实现增收脱贫;对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综合运用低保、临时救助、扶贫资产收益分红等措施,实现兜底脱贫。在稳定增收基础上,将“三保障一安全”等作为底线任务,精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补助资金2521人次、338.6万元;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三免两减半”等健康医保政策,惠及贫困人口2.87万人次;实施20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整修632户黑旧漏雨、门窗破损房屋,贫困户住房均达B级以上安全等级;65个贫弱村均安装净化水设备,贫困户饮水水量、水质等全部达标;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和综合防贫保险,已为贫困群众结报382.2万元。为助力协作地加快脱贫进程,即墨区坚持统筹“即墨所能”和“协作地所需”,强化优势互补、加强双向交流,实现优势资源精准对接,形成务实高效、深度合作的对口协作帮扶长效机制。
(三)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汇聚合力、协调联动
善不拒微,聚沙成塔。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攻坚,即墨区构建起党员干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协调联动的社会帮扶格局。实施“二联一”结对帮扶体系,为每个贫困户安排1名机关干部和1名村“两委”干部帮包,村干部一月一走访,机关干部一季度一走访,累计走访3.56万人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折合890.7万元,架起干群连心桥,全区贫困群众满意度达100%。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千企扶千户”活动,动员民营企业采取项目帮扶、提供就业岗位、捐钱捐物等方式开展帮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67个,捐款捐物折合508万元,展现了民企的社会担当。滴水公益、曙光公益、雷锋志愿者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开展助医、助残、助学等公益活动279次,参与5500余人次,扶贫济困蔚然成风。
(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勇于创新、务实求效
脱贫攻坚紧贴基层、直面群众,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创新提升。即墨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创新完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为改善贫困家庭家居环境,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续开展“三净三美”家庭创建,激发了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劳动改善家居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为激励贫困老人子女履行好赡养义务,创新推行了孝善养老机制,采取“子女自愿缴纳赡养费+孝善养老基金奖补”模式,已为217户发放补助金41.2万元,既促进了贫困老人稳定脱贫,又弘扬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为提高帮扶到位率和成效,研发了“扶贫动态服务平台”,规定了“十必访”内容,帮扶责任人每次入户帮扶及时上传走访照片和解决困难问题情况,区扶贫办实时监管,定期调度通报走访情况,对涉及生产生活及“三保障”问题第一时间协调镇街、行业部门处置解决,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联动、问题一体化解决。近年来,全区创新性经验做法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推广156篇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步,即墨区将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不让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