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创新,正在引领乡村振兴

0
分享至


2020年10月26日,在江苏省海安市胡集街道周吴村的田间,无人驾驶自动植保设备正在工作。翟慧勇摄(人民视觉)

进入5月,河南省三门峡市梁沟社区一派农忙景象,成片的良田里,小麦等作物长势喜人。在侯岭组村口,55岁的村民李海珍拨动按钮,一架约40斤重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始喷洒药剂。

“以前就知道背着喷雾器在地里洒药,不光效率低,而且还危险。”3年前,李海珍采购了这台植保无人机,一跃成为“农业飞行员”,“有了这家伙,我现在干活可轻松了。六七亩玉米地,人工喷洒最少要1天,用无人机洒药只要3分钟,方便得很。”

乡村振兴,创新引领。近年来,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无人机操控手、智慧农业管理人、农村电商从业者等新兴职业纷纷登场,数字农业、生物种业、特色产业等成为各地发展重点。科技创新正助推农业向数字化、精准化、智慧化加快迈进,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等方面彰显力量。

智能农机:

农业生产“主力军”

随着智能科技与现代农业日渐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机设备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第一次学习操作时,心里可紧张了,万一飞不好,掉下来可咋整。”河南省三门峡市梁沟社区侯岭组村村民李海珍对记者说,起初她并不自信,“没想到操作起来并不难,会玩微信就能学,只用3个月时间,我就取得了无人机培训合格证。”

她告诉记者,无人机每分钟10升的喷洒流量与宽达10米的喷幅,可以实现全面、精准、均匀的作业。比起传统轮式植保机,无人机在空中可以不受复杂的地形环境影响。

此外,植保无人机还可一机多用,通过挂载不同功能的机载设备即可完成药液喷洒、固体肥料播撒、粉剂喷撒等,几乎贯穿农作物的全生长过程。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何雄奎指出,随着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将会有大批传统农民转型为技术型职业农民,掌握相应的植保知识与施药技术,这将是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

事实上,农事“主力军”不仅“上天”自如,而且还能因时“入地”。

“这台农机真是厉害,耕田速度快得惊人不说,翻土精度也十分准确。”在湖南省永州市牛角坝镇兴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田内,机器声隆隆作响,一台拖拉机正沿着田垄快速前行,埋茬、旋耕、起垄一气呵成,数十名围观农户顿时赞不绝口。

定睛一瞧,拖拉机驾驶室内竟空无一人。无人驾驶,这是如何做到的?

合作社理事长张春刚解释说,这台拖拉机名为无人驾驶轮式拖拉机,内装有无人驾驶系统,可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结合导航与定位功能,实现高精度的农用自动驾驶。拖拉机的方向盘可自动调整前进、倒退方向,所控制的拖拉机轮印都是笔直的,耕田的犁耙深浅度也保持一致,前后左右的误差不超过2.5厘米。

“过去,农机手的一个小动作都会影响拖拉机走向,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成本高。”张春刚说,“现在有了这个帮手,一天就能完成五六十亩以上的农田作业,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做到平整田地一体化、标准化。”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了《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对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出全面部署。《意见》增加了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建设的机具品目,明确各省可选择部分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提高补贴额测算比例至35%。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支持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有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惠及更多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农机普及应用,也离不开科技特派员的示范推广。

“我家的全自动耕田机出现了故障,维修人员来了两次都没修好,多亏县里派下来的技术专家,一眼就发现是喷油嘴有故障,换了新部件后,机器接着就能运转喽。”安徽省舒城县黄城村种粮大户何修旺说。

手把手传技术,面对面送服务。2020年,舒城县农机推广管理服务中心组建了4支农机维护服务队,深入农户,开展机具检修、作业协调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指导农户检修保养农机具860多台,以科技之力及时破解农事难题。

数字技术:

幸福生活“好帮手”

在浙江省桐庐县沈冠村半山腰处,一栋小小玻璃房在周围稻田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很难想象,与稻田、石斑鱼息息相关的数字驾驶舱内藏其中。

中共十八大以来,作为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已成为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结合点。秉持“全区域覆盖、全场景应用”理念,沈冠村探索出一条“数字管家”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依托5G网络,通过驾驶舱可实时查看田间情况,每天的水质、温度都能一‘屏’掌握、实时收集,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管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农事操作,高产又高效。”2019年,在沈冠村党总支委员、浙江大学生态学博士张剑的带领下,沈冠村流转了500亩土地,以数字驾驶舱开启了“稻鱼共育”生态种养新模式。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5G的有力支撑。张剑介绍,如果用有线光缆设置监控布点,施工难度极大,而有着高带宽、低迟延、高稳定性的5G网络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让传感器数据传输和视频监控传输畅通无阻。

数字技术不仅让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春播秋收,也为乡村幸福生活组配“智能帮手”。

“您好,请问张堂村农田的积水问题解决了吗?”“解决好了!刚反映不久,就有专职人员来排水,我们很满意!”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张潇潇正在跟村民就农田积水问题进行视频对话。

如何快速响应群众的各种诉求,是数字乡村建设着力破解的重要课题。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丰县“数字乡村”一体化平台可对各类民生诉求进行集成处理,登记时间、联系方式、问题描述等信息一目了然,村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指出,数字技术成功将城市的新风尚、新文明带回乡村,在乡村治理中融入了城市治理的理念、措施,这将有效推动城乡治理一体化进程。

在平安乡村建设上,数字技术也在以惊人速度加快推广。

一键呼叫,供电所等服务热线一目了然,咨询问题“零次跑”;打开软件,村镇有关部门可进行日常治水办公,“河畅、水清、岸绿”的目标不再遥远……借力大数据,一张张“乡村安全网”得以搭建。

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安全的“智慧网”也已编织完成。村民通过12345服务热线等提出的诉求,均可快速连接至平潭“智慧岛”指挥中心,实行信息统一受理、统一调度。

“正当我着急时,区海事局的救援船来了。”说起前年渔船抛锚的情景,北港村渔民张议仍心有余悸。由于他出海一天,迟迟未归,家里人忙拨打12345紧急求助。“智慧岛”指挥中心立即启动网格管理系统进行搜寻调查,经过2个多小时的协同处理,成功将张议营救上岸。

“数字化发展背景下,要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均等化,但同时也要保持城乡的功能差异化和景观差异化。”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分析。

创新业态:

绿色发展“动力源”

“原来只盼着树能快快长大,好用来修房子。没想到,现在把树看护好居然也能赚钱。”今年74岁的吴志良没想到,辛辛苦苦种下的几百棵杉树,不用砍也能带来实惠。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探索“互联网+生态建设”新业态,组织实施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让村民实现增收。

吴志良原本是从江县大塘村的一名贫困户,去年7月,他以每棵树每年3元的价格,将自家林木挂上了碳汇牌。不久后,碳汇顺利卖出,资金直接打入他的个人账户。

据了解,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是将贵州省深度贫困村林地中具有碳汇功能的树木集中起来,建立涵盖林木数量、碳汇价值、林户信息的数据库。“树木每开发一次可持续售卖6年,到期后还可继续开发。林户只需把林木看护好,不需做其他任何工作。”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新农村建设既要留得住青山绿水,又要记得住“乡愁”。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双旗村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关镇西北部,与许多山村类似,3年前的双旗村,也面临着人口流失、文化衰败、产业凋零等诸多问题。

自2018年接手运营剑门关景区以来,华侨城集团深挖当地文旅资源和生态优势,力图完成剑门关从单一人文自然景区向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型。一座“以文旅兴乡村”的桥梁将剑门关与双旗村紧紧相连。

“镰刀、耕犁、石磨、碓窝……这些是过去剑门关家家户户常见的生活工具。”为了深挖乡村“烟火气”,华侨城团队将山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化为体验项目,开发出花艺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富有秦巴山区特色的研学教育基地,让乡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村子美了,旅游火了,村民的日子也更甜了。“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村里的闲置资源得到再利用、再改造,留守劳动力获得了长期务工的机会,大家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双旗村党支部书记卫建感慨地说。

培育新业态,释放出农业农村对金融的巨大需求,金融支农服务覆盖度和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我买了两年的苹果‘保险+期货’,2019年获得赔付8280元,去年获得赔付5961元。”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立石村果农雷亚琴在果园中忙个不停,“去年虽然苹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我们家的苹果仍收入3万元,高于往年。”

市场供需瞬息万变,为了最大程度维护果农利益,2019年,富县试点苹果“保险+期货”新型金融项目。截至目前,富县共有4.3万余亩果园参与投保,参保果农5127户,共获得赔付3294万元。

“市场价格一旦触发目标价格,我们就会进行理赔,整个流程公开透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农险事业部总经理谢亚琳说,“‘保险+期货’项目,能规避市场供需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分析师何飞表示,“十四五”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系统谋划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及行动方案,尽快形成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加强涉农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石油北京项目管理公司 胡继勇已被免去相关职务 接受纪委核查

中国石油北京项目管理公司 胡继勇已被免去相关职务 接受纪委核查

最爱大唐山
2023-06-07 19:14:27
何超欣清华附小当老师,穿破洞裤坐课桌仪态引争议,清华硕士毕业

何超欣清华附小当老师,穿破洞裤坐课桌仪态引争议,清华硕士毕业

会白话的涛
2023-06-07 12:08:02
女子登珠峰遇险获救,却因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上热搜,最新进展来了

女子登珠峰遇险获救,却因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上热搜,最新进展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6-07 21:56:21
1975年孟锦云申请要小孩,毛主席:等我死了再要,背后有何深意?

1975年孟锦云申请要小孩,毛主席:等我死了再要,背后有何深意?

议史纪
2023-06-07 15:20:49
网传高管包养女下属牵手逛街事件,似乎有反转

网传高管包养女下属牵手逛街事件,似乎有反转

种花家的野生兔子
2023-06-07 19:26:32
风电的危害有多大?欧美眼中的“垃圾电”,中国为何加大建设力度

风电的危害有多大?欧美眼中的“垃圾电”,中国为何加大建设力度

Hi科普啦
2023-06-04 21:31:33
大瓜再现!疑似领导出差带“小三”逛街,眼光真好,又高又白又美

大瓜再现!疑似领导出差带“小三”逛街,眼光真好,又高又白又美

事儿会被风带走
2023-06-07 16:09:37
女子离婚后打胎,寄给前婆婆泄愤:你家的骨肉,我送还给你

女子离婚后打胎,寄给前婆婆泄愤:你家的骨肉,我送还给你

情感得事
2023-05-31 10:00:12
香港最贵“包租婆”,只有两栋楼,一栋收租45亿一栋收100亿!

香港最贵“包租婆”,只有两栋楼,一栋收租45亿一栋收100亿!

搂着房本睡的香
2023-06-07 07:10:41
我40岁,村里长者为我介绍对象,新婚夜发现她私处没毛,怎么办

我40岁,村里长者为我介绍对象,新婚夜发现她私处没毛,怎么办

今日养生之道
2023-06-07 18:26:10
“鼠鼠鸭脖”事件,权威部门和专家顶峰对决,但公道早已自在人心

“鼠鼠鸭脖”事件,权威部门和专家顶峰对决,但公道早已自在人心

游娱鱼
2023-06-07 09:47:17
49年中英冲突,丘吉尔欲派航母武力报复我国,毛主席:你报复什么

49年中英冲突,丘吉尔欲派航母武力报复我国,毛主席:你报复什么

南舟
2023-06-07 15:19:23
突传噩耗!《山河令》制片人马韬去世,多位工作人员发文悼念

突传噩耗!《山河令》制片人马韬去世,多位工作人员发文悼念

文艺圈娱乐号
2023-06-07 15:37:20
2024“大选”最新民调:侯友宜支持度上升,赖清德柯文哲稍有下跌

2024“大选”最新民调:侯友宜支持度上升,赖清德柯文哲稍有下跌

海峡导报社
2023-06-06 21:45:12
短短2年,23岁杨倩跌落神坛,奥运冠军开始反思:我让你们失望了

短短2年,23岁杨倩跌落神坛,奥运冠军开始反思:我让你们失望了

体坛无名
2023-06-07 08:45:00
活久见!三年时间从近1000元,跌到了73元,韭菜已经割到根了

活久见!三年时间从近1000元,跌到了73元,韭菜已经割到根了

惜别的海岸
2023-06-07 08:47:00
中国向全球宣布,卫星再立大功!美军F-22战机飞行全程被“直播”

中国向全球宣布,卫星再立大功!美军F-22战机飞行全程被“直播”

生机康香小李
2023-06-06 20:42:59
55岁的保姆,在雇主家里工作了11年,这天,78岁的男雇主对她说:“我要去儿子那里养老

55岁的保姆,在雇主家里工作了11年,这天,78岁的男雇主对她说:“我要去儿子那里养老

人间观察家
2023-06-07 08:35:12
2.25米巨塔加盟广东,朱芳雨杜锋笑的合不拢嘴!

2.25米巨塔加盟广东,朱芳雨杜锋笑的合不拢嘴!

史不位为
2023-06-07 19:40:39
中石油董事带女下属逛街被拍,女主私人照片被扒,是真正的美女!

中石油董事带女下属逛街被拍,女主私人照片被扒,是真正的美女!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3-06-07 18:01:35
2023-06-07 22:40:49

头条要闻

巴厘岛命案男方遗体火化 母亲依然难以接受警方结论

头条要闻

巴厘岛命案男方遗体火化 母亲依然难以接受警方结论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谁能想到,乐福成了总决赛的关键

娱乐要闻

激动!李靓蕾称与王力宏美国官司胜诉

科技要闻

3元矿泉水,又卖出一个百亿富豪

汽车要闻

两月卖出四万台 五菱缤果能成新“神车”么?

态度原创

亲子
时尚
艺术
本地
公开课

亲子要闻

现在的学生,身体体能素质太差了,采用这个办法也许能改变现状

这一哭 全世界都对不起她了?

艺术要闻

用一个展览,追溯伦勃朗四十年创作生涯的演变

本地新闻

香港天桥下的阿婆,才是AKA地下rapper

公开课

蓄水20年的三峡大坝里,最大的鱼有多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