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阜新路街道东太平社区第一网格包括南宁路14号楼院,该楼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占地面积0.0098平方千米,共有4个楼座,20个单元,现有居民420户,东太平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设党支部书记1人、网格党建指导员1人、网格联络人1人、网格员2名,共有党员81人,下设4个党小组。
一、紧扣“五级联动、一贯到底”,健全组织运行体系
一是规范网格运行机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联合环卫公司在铁岭路16号打造东太平社区第一网格党群服务站,创建网格服务“三个一”工作机制,即网格党支部书记每天至少走访一户居民;网格党组织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解决一件为民服务项目;以“三会一课”为抓手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加强网格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通过党员自愿报名、党委考核、群众参评等多种方式,社区选出4名群众基础好、奉献精神高、工作认真负责的网格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网格长;通过网格书记推荐、居民自荐、社区党委推荐等相结合的方式,选出了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楼组长和党员中心户,进一步充实网格队伍力量。
三是强化网格资源整合,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实施党建网格“1+N”工程,即每个网格由网格党支部书记牵头,整合城管队员、社区民警、楼栋长、志愿者、企业等N种力量,将党建工作、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内容,实现党建、社会治理、城管等服务管理平台的有机融合,做到需求在网格中发现、矛盾在网格中化解、环境在网格中整治、安全在网格中防范、服务在网格中开展。
2、 紧扣“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健全为民服务体系
一是扩大网格服务知晓率。安装“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温馨公示牌,显示所属网格基本信息、党支部书记姓名和电话及“党群e家”二维码,让更多居民通过线上平台反映问题,了解网格动态,共同参与网格治理;招聘了首批“党群e家”小程序宣传推广志愿者,协助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书记和楼组长开展工作,社区网格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增强。
二是提升网格服务响应率。用好“党群e家”平台和网格化平台推进全周期流程再造,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通过居民反映议题总数282件,项目数245件,项目解决率100%,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的管理目的;利用网格党群服务站,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缩小为民服务半径,相继解决燃气管道隐患排查、浪潮B地块施工扰民等诉求矛盾300余项。
三是加强网格服务精准率。依托第七次人口普查、“以房管人”人员信息摸排工作,摸清网格信息底数,建立网格居民台账动态化管理机制,实时更新网格流动人员信息,实现网格内居民信息、单位场所信息动态管理,为平安建设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创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责任考评化的网格“五化”管理体系,细化居民需求清单,将为民服务具体化、程序化、项目化。
三、紧扣“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健全共驻共建体系
一是探索实践“1+3+N”工作法。即:1个协议、3张清单、N种形式和载体,签订共建协议,细化“三张清单”,定期组织志愿服务大集、慰问走访等系列活动,有效推动共建单位党组织信息、资金、人员、阵地等资源有效整合、多方共享,最大限度融入网格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东太平社区 现与3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认领共建服务项目50余项,组织志愿服务大集30余次。
二是深化“双报到”工作。推动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促进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配对,密织党建关系网,切实提高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精准度。2018年东太平社区与市人社局结对以来累计开展服务40余次,出动人次近千人,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组织队伍开展社保政策宣传、小家电入户维修、就业技能培训等系列活动。
三是开展特色服务凝聚民心。与青岛市实践教育中学、金都艺术活动中心结对共建,获取丰富的场地资源和师资力量,组建了一支又一支的舞蹈、摄影和烘焙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各项文化娱乐活动;与百合中医院、泰能天然气等单位结对共建,不定时提供社区专家义诊、免费理发、美容美甲、小家电维修、下水管道疏通、围栏修复等多种服务,让居民享受网格化服务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