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大会在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举办。会上,全球首个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正式对外发布。这是青岛自贸片区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生态环境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坚实举措,也标志着青岛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领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引领全球自贸试验区“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新模式”。商务部驻青岛特派员办事处副特派员魏波,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青岛中德生态园工委书记、管委主任赵士玉出席活动。来自青岛港集团、海尔集团、浦发银行、青岛海事局、市城管局等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百余位代表共同出席此次活动。
商务部驻青岛特派员办事处副特派员魏波在致辞中表示“青岛自贸片区自成立起就自带‘首创’基因和良好的指标体系工作基础。位于自贸片区内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在2013年发布了我国首个获得TUV NORD认证的指标体系,并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实施经验,这些经验已经被商务部作为典型在全国复制推广。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在青岛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实施经验基础上,依据‘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指导方针,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要求,以绿色为底色和特色,接轨世界自由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编制而成。今天,青岛片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首个,也可以说是全球首个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自贸试验区的指标体系诞生了,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有利于推动总体方案全面落实,更好地推进青岛自贸片区改革的系统集成,也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最高标准的制定,为自贸区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会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中国工作组召集人(ISO/TC268/TG1 Convenor)董山峰发布了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成果。御道咨询总经理孟凡奇详细介绍了指标体系成果内容,为在场嘉宾分享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案例及推进思路。
探索建立全球首个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 “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
作为我国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各自贸试验区结合自身功能定位与特色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实验,制度创新经验加快形成并持续推广,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其中,浙江、上海等7个自贸区聚焦营商环境改善、法治化建设等内容,已经形成指导自身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而青岛自贸片区以探索绿色发展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发挥中德生态园已有生态底色优势,打造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用以指导双循环新格局下自身创新发展,可谓独树一帜。
围绕“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定位,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突出四新四化、强调本地贸易、物流、金融与生态的融合发展,包含经济、环境、社会、治理4大维度,设置了绿色贸易、绿色港航物流、绿色产业、绿色创新、绿色金融、绿色环境、绿色资源与能源、绿色建设、绿色生活、绿色智能、绿色交流、绿色机制体制共12类、40个大项。
为推动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做出的“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庄严承诺,指标体系突出“绿色”主旋律,制定高水平“双碳”目标,力争早于国家“时间标准线”完成。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国际组织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家标准《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了常规、按时、提前三种碳排放情景分析模型,分别测算对应碳排放总量。以2027年为时间节点,在指标体系“提前”模式下,片区碳排放强度目标较国家平均水平将降低74%,提前实现“双碳”目标。围绕碳达峰目标设定可行性,在碳减排、节能等方面,指标体系制定了相应政策、机制,广泛推广低碳减排手段,如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从而确定符合片区发展规律的碳中和实施策略。
在产业、贸易、创新等类别,指标设置注重高水平、高质量。突出青岛自贸片区港口运行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设置绿色物流设施比例、大数据在航运物流中的应用比例等特色指标;强调海洋特色、产业创新,设置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智能制造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标;同时,还提出了绿色金融机构占比、“一网通办”网办率、新兴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等自贸区特有的指标。
在生活、智能等类别,指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借鉴ISO37120中经济、环境、城市规划等相关指标,设置了每十万人年度知识产权授权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功能区噪声达标率等指标。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数据开放、企业活力、应急响应等方向的指标。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强调城市韧性发展为重点,重点关注确保电力、水、电信、废物管理、卫生、食品分发、金融服务和紧急服务等城市服务的连续性或快速恢复能力,提出每年用于升级和维护城市服务资产、雨水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恢复的支出占城市总预算的百分比等指标。
董山峰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青岛自贸片区以绿色为底色和特色,全面衔接《总体方案》,引领青岛片区深化改革开放、制度创新,为全球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岛智慧与青岛方案。”
中国理念与国际标准的创新结合
为服务全球更多自贸试验区(含自贸港、自贸园区)发展建设,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参考了ISO 37101标准的主要管理过程“PDCA”流程,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推进指标分解、实施、评估和应用。
基于中德生态园的绿色生态基础以及前期的标准化工作探索经验,通过实施ISO 37101和ISO 3712X系列标准,青岛自贸片区进一步完善了国际标准ISO 37101的交叉分析,将建设成为ISO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示范试点。在分享青岛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和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建议,促进国际标准的编制和进程,为ISO国际标准化试验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案例,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ISO/TC268主席Bernard Gindroz(伯纳德·金多兹)在视频致辞中对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赞赏有加,他指出“青岛自贸片区目前所做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指标体系不仅涉及ISO 37101和ISO3712X等国际标准,还对上述标准进行了特色实践。ISO/TC268标准本身就希望通过城市自身的实践得出经验并反馈给ISO,从而促进标准的提升和改善。从这点来看,青岛自贸片区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良好进展,期待通过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实施和实践为ISO/TC268标准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建议,促进ISO国际标准的完善和改进”。
德国标准化机构专家Monika对青岛自贸片区在标准化和指标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样表示认可,他说“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反馈,了解如何使用指标,指标哪些内容对其他地区有用。这将对WG2的ISO 37124工作有很大帮助!”
坚持“绿色共识”,推动“绿色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要坚持“绿色共识”,推动“绿色发展”。围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本次绿色发展大会上,山东港口青岛港、浦发银行、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分别作为港航、金融、贸易、建筑、产业领域的绿色发展示范单位做了主题发言。代表们结合自身实际,与行业领域专家及现场嘉宾一起分享绿色发展经验,探讨自贸区绿色发展提升路径。
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张保华“在青岛自贸片区的大力支持下,山东港口青岛港扎实落实山东省港口集团部署要求,从顶层设计、清洁能源、环境污染防治、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运输结构调整等节点发力,将绿色低碳始终贯穿整个港口建设发展。未来,我们还将认真借鉴青岛自贸片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提出的‘将智能化、数字化先进理念融入港口发展,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加快自动化码头、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等绿色港口项目建设,争做“碳达峰”、“碳中和”的先行者,打造绿色低碳港口标杆。”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副行长姜辉胜“作为境内四家离岸持牌银行之一,青岛自贸片区获批成立以来,依托自贸区、离岸平台、海外分行和境内分行的联动优势,浦发银行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了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此次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布,也为浦发银行未来服务自贸试验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我们将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拓宽绿色资产覆盖范围,借助青岛自贸片区的平台,加快形成绿色金融业内领先优势。”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总裁江南“青岛自贸片区提出的降低物流能耗、提升绿色物流设施比例指标,与我们企业“跨境贸易绿色化”的发展愿景极度吻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及关务、更加集约智能的绿色仓储及平台,实现绿色跨境贸易降本增效,让利终端消费者,带动低碳消费,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磊“中德生态园正在探索被动房零碳发展新模式,率先建设‘零碳试验区’。力争在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研发整合及实施应用包括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社区、零碳村镇等领域的理念和技术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社区建设和运营模式。目前,园区已经建成涵盖学校、公建、住宅、酒店等多种类型的被动式建筑12万平米,在建的中德未来城项目将集中建设体量为100万平的被动式建筑。”
青岛海尔能源动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凯“我们和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共同打造的中德海尔工业园,其能源构成中电力能源的20%是靠园区内自身的光伏设施发电,远高于2021年社会新能源发电比例数据。为使我们的节能减排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市乃至其他地区,中德海尔工业园正在构建全流程碳资产管理平台,预计2021年底,平台将完成阶段性部署,园区内部将完成各产品工厂的节能量交易试点,真正引领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