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青岛蓝谷管理局组织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成员单位,联合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题活动,市科技局相关部门、市场监管局下属技术机构和天大青岛研究院、海检集团等联盟成员单位60余人参加对接活动,多方联动,共促产学研融合发展。
活动期间,联盟单位先后参观了市计量院计量文化展厅、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中心实验室、食品实验室、轻工实验室等技术机构。市场监管局、市科技服务中心分别就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与对企服务政策运用进行宣贯,真正将政策服务送到院企心窝。座谈中,多方进一步就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索以自愿互惠、资源分享的方式,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扬红色旗帜,展蓝谷风采
活动期间,中共青岛市质量发展处党支部与中共青岛蓝谷管理局科技创新部党支部签署支部共建协议,加强基层党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共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方积极探讨在知识产权管理、品牌建设、检验检测服务、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依托青岛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集标准、计量、校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于一体的功能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建立健全“政企产学研金服用”协同生态合作机制,赋能蓝谷院所企业。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蓝谷管理局坚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凝聚奋进力量,先后“听党话,跟党走”蓝谷科技工作者追光行活动等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永远跟党走”浓厚氛围,科技创新部党支部联合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党支部,共同组织入孵企业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开展科研成果参观与技术对接交流活动,促进孵化器科技服务平台和企业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切实增强入孵企业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提服务质量,助院企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政策宣贯的形式,持续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大力宣传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惠企政策与科技创新券政策,促进与会单位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与会单位在科技工作上互学互促、共同启发。活动中,市市场监管局介绍了“一三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模式,探讨打造“技术机构+高校院所+高新企业”产学研合作链条,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明确企业、高校、技术机构在合作链条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同时,分享了《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青岛1+N”模式》专题报告,从深化质量强市建设、探索质量提升模式、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等多个层面,鼓励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力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市科技服务中心宣贯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与对企服务政策运用,详细介绍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协作的相关政策、仪器共享检测费用补贴等惠企政策,依托检测服务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以来,青岛蓝谷不断改善蓝谷营商环境,建立服务专员制度,深度挖掘院企需求,切实解决院企问题,先后服务院企近百次。持续打造“科创荟”双创活动品牌,截至目前已举办蓝谷海洋产业创新论坛、海试专场对接会等活动20场,助推蓝谷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为蓝谷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培育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超过去年总量57%,完成技术合同交易46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7%。
搭合作平台,育共生生态
青岛蓝谷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发散平台思维,借助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广泛链接区内区外创新资源。本次活动携16家业务相关联盟单位走出地域界限,充分与市青岛市市场监管局7家专业技术机构进行交流对接,借机推动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青岛纺织服装材料检测中心、蓝谷海上测试科技公司等联盟成员单位与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研究院、计量技术研究院等技术服务机构合作接洽。目前,位于联盟成员青岛市海洋传感器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与市计量技术研究院开展初步合作。
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自2020年6月份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协同发展平台的作用,加强内链外接,为成员技术创新、投融资、市场对接等提供支持。一年以来联盟牵头举办产学研对接、需求招标、产品推广、科普、培训等各类科技活动100余场,实现蓝谷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0余亿元。2021年,依托联盟,联合即墨区共同发起企业创新需求揭榜挑战赛,举办“技术需求认领会”,目前已走访即墨45家亿元以上高企,征集61项技术需求,47项被蓝谷8家院所认领,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青岛蓝谷将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以企业为核心,依托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加强蓝谷院所企业与区内外创新资源合作交流,增强蓝谷院所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切实推动蓝谷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