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里,养殖行业往往与环境脏乱、气味刺鼻挂钩,但在平度市白沙河街道阁北头村青岛鑫光正羽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里,肉鸭养殖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全程智能化管理,依靠技术引领,让家禽养殖成为干净卫生行业。
夏日炎炎,当小编走进该公司,只见一排排钢结构的大棚整齐地坐落在院中,院内绿意盎然,干净整洁,完全没有传统养殖业产生的气味。公司负责人姜禹介绍,智能养殖项目总投入约2500万,其中使用扶贫专项资金1166万多元,每年可收益70万元,用于帮扶贫困群众,改善村庄基础条件。扶贫专项资金为产业振兴添注新动能,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贫弱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多赢局面。
经过消毒,小编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养殖棚中,一股高科技感扑面而来。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感应鸭棚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自动进行调节;自动喂料系统既能及时足量供应饲料,又能减少浪费。一个鸭棚可以容纳4万只肉鸭,只需要两名工人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公司总经理告诉小编,公司自动化标准肉鸭养殖舍1470平方米/栋,目前有两栋,雇佣工人5人,目前每年出栏肉鸭约50万羽。原种鸭舍四栋,目前还在改建中,面积1470平方米/栋,雇佣工人8人,养殖种鸭1.5万羽,年出售种鸭蛋能达到300万枚。
“科技感”满满的智能养鸭,“坐拥”十几项专利,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了养殖的专业化,肉鸭质量、产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以产业发展蓄力乡村振兴,期待插上“科技”翅膀的肉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飞”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