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庄,一个位于西海岸新区西部大村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它不依山、不傍水,没资源、没“外援”,却发展得有声有色,年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二百万元,闻名于周边村庄,靠的是什么呢?记者在村史馆寻到了一套特殊的“记事本”,破解了村庄的“发展密码”。
据悉,西南庄村人特别重视文化,这几年经济发展好了,就悉心收集村民家里的老物件,建起村史馆,留下一份“看得见的乡愁”,见证历史。众多的藏品中,一个柜子中满满的记事本尤其让人眼前一亮。大村镇西南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连国说:“我从1985年转业回来当农村干部开始,就有随手记事的习惯,这种习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作笔记,大大小小也攒了有五六十本。从笔记中能看到过去的一些工作经历和发生的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我们能看到一些过去的工作,包括一些做法,也能回忆起过去的一些状况。”
急诊翻看着了其中一本笔记本,其中就记录了村庄的一件大事:关于成立龙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关意见。
大村镇西南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连国说:“龙马合作社是2007年在市农委和镇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青岛市首家农民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前所未有的,没有参照物,我们只能按照要求共同来研究,包括章程、财务、清算、合作社运营方式等。合作社成立后,对我们当地的经济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解决了种什么养什么怎么卖的问题。”
在丁连国的带领下,西南庄人敢想敢干,敏锐地捕捉到每一个时代的机遇,抓住一切机会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推动村庄发展。一本笔记本里则是这样记载的:三、研究有关东市场的事宜:1、研究如何启动东市场的运作;2、如何招商引资,其政策是什么;3、如何规划和设计;4、关于市场的管理问题……
“我们村转变工作思路,加强村经济发展,那个笔记记着的是建一个村东市场和一个沿街商品房当时的情况,我们连续开会,一是我们征求意见,第二是个人发表意见,第三是我们进行调研和实地查看,最后我们形成了个模式,就是一点两线,东拉西拽的模式,从那个时候打造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大村镇西南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连国表示。
如今,沿着村中的东西道路,西南庄打造了商业一条街,沿街的商铺火了,很多人家依靠出租商铺或者经营商品得到了不错的收入。而2016年,占地千余亩的青岛城发国际牡丹产业园项目落地西南庄的经过,在记事本里也有详细记载。
“2016年我们迎来了一个机遇转变期,我们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流转出一千三百亩土地,让牡丹园能够顺利落户我们村,使我们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点和起源点,在牡丹园后期我们打造了一个濂溪河田园综合体,我们要把村民的闲房子搞成民宿,有效解决农民的闲置房屋的问题,同时让农民从原来种地的农民转变为每一个产业工人和企业主。”大村镇西南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连国说道。
村里成立了丁家大村旅游开发公司,利用村民闲置房屋统一规划试点改造了10多处乡村特色民宿,引导村民全员参与,活跃村庄文化休闲、民宿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礼拜一,2021年元月4日,召开新村‘两委’会议,一是强调作为党委成员和村委成员一定要尽快适应新村党委的认定……”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如今西南庄与周边几个村优化整合为西南庄新村,丁连国成了新村的当家人。如何实现一体化发展,把产业振兴“盘子”做大?丁连国又站到了新的起点。
大村镇西南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连国说:“这六个村组成以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新村的新的问题和新的工作方式,第一我们要加强党的领导,由原来一个村一个村地发展,变成我们几个村共同发展,在产业上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六个村的新的资源进行整合,把我们六个村的产业形成一个拳头,做得更大更强一些。”
村干部几十年工作的“私人”记事本,本无心流传后世,却因真实记录村庄发展的大大小小的琐事,成为见证村庄发展的最好记录,从中我们了解到村庄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变化,解读着村庄持续发展的密码,也感受着一名普通农村干部的勇立潮头、锐意改革、致力乡村振兴的担当和情怀,这也是新时代一个村庄最好的“史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