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秋意微凉,打球、跳操、练太极……不少市民纷纷在家门口“动”起来。一些准备加入锻炼队伍的市民可能会发现,队伍里,总会有位类似领队的角色,带着大家一起活动,并帮着纠正姿势。这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市北区,他们活跃在公园、广场上,成为积极锻炼、强身健体热潮的引领者。
在青岛市全民健身中心,十多位老人正屏气凝神练习八段锦,在平缓的口令乐中,一招一式不疾不徐。站在队伍前排的是64岁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李政初。
动作流畅、神情舒展……在长达1小时20分钟的锻炼结束后,李政初的额头出了些汗,但精气神似乎更足了。“身体底子好,加上这些年,一直保持这样的运动强度。”李政初介绍说,为了强身健体,从小学一年级,他就开始练武术,长拳、军体拳都不在话下。后来,他又练起了气功和太极拳。
“八段锦就是气功的入门动作,还有五禽戏都是我们的传统精华。”李政初说,这些拳法动作舒缓,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64岁的王秀春就是被带起锻炼的市民之一。同样带动起来的还有她的老伴儿。“我是之前看到李老师演当了一遍,那动作真是专业,就一直跟着练了。”尝到了锻炼给身体带来的益处,王秀春和老伴儿这一练就是9年。每天早饭后,她就和老伴儿坐车从海泊河附近的家中赶过来。锻炼一上午后,等下午三点半,他们又会自己在海泊河公园里练习。练着练着,他们从二人队发展成了十多人的队伍。
当海泊河公园的健身队伍在壮大的同时,在水清沟三小区,也有一支多达几十人的队伍。“跟着李老师学了后,我跟老伴想找个空地练习,慢慢地,一块学的就越来越多了。”队伍的带动人——72岁的丁建涛说,一开始,他住水清沟二小区,边上的小广场是他免费带大家练习的场地。几年后,他搬到了三小区,又有一波人跟着他一块每天练。
每当看到一处处健身站点里活跃的身影,作为岛城最早一批推广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李政初深感欣慰。不厌其详地讲解动作要领、耐心纠正姿势……身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岛城各处健身气功点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咱们传统武术其实也适合现在年轻人,尤其现在这么多低头族,很多动作要领都对缓解颈椎疲劳很有助益。”同时,他提醒,在锻炼时,热身这个步骤一定不能删减。“简单活动关节,能避免后续运动造成拉伤。”锻炼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拉伸动作。
据了解,为了培养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区人民锻炼身体的习惯,市北区教体局大力培养热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引领形成积极锻炼、强身健体的热潮。截至目前,已先后培养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563人, 由他们深入到各社区体育健身站点,利用晨练、晚练时间教学,教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健身知识、健身方法,提高群众健身技能,成为各晨(晚)练站点的指导者、负责人;一些社区已经形成了太极扇、健身操、螳螂拳、抖空竹、健身舞、气功、门球、柔力球等社区特色体育健身品牌。
记者:曹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