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证办下来了,我们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不久前,天怡景园C区的3位居民代表来到市北区城建局送上了一面锦旗,表达拿证的喜悦心情。和他们一样,今年以来,市北区已经有万户居民可办理房产证。
房产证关乎子女入学、房屋交易等,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大事。然而,在市北区,有一些历史遗留项目却因错综复杂的原因没法办证,这让万户居民犯了难。眼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如何真正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市北区历史遗留问题产权项目办证专班发起攻坚,从目光如炬地在施工一线查缺补漏,到采用盯人战术催进度,目的只有一个——全力推进疑难项目的办证。
组建专班攻坚办证难
当万户居民为办证发愁时,市北区成立历史遗留问题产权项目办证专班,由市北区副区长牵头,以市北区城市建设更新局为班底并从其他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建立了一支高效专业的工作团队,专门攻坚这个“烫手山芋”。
说起房产证办理,通常情况下,由开发商依流程、按规定办理各项竣工验收通过后,待房屋交付,居民可自行办证。而每一份材料背后都是一个严谨、符合法规的项目事项,缺一不可。开发商与参建单位存在经济纠纷,致使项目未验收;部分设计单位未满足规划指标要求,存在弄虚作假现象……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办证难上难。
但是,作为区一级单位,没有任何办证权限,如何进行突破?市北区城市建设更新局局长张兵建说:“老百姓没有错,要求办证是正当诉求。老百姓不能为开发商的过错买单,必须迎难而上!”
据介绍,办证专班通过接访、走访、实地考察、约谈相关责任单位等方式,对全区居民已入住未办证项目及原因进行全面梳理,按照不动产登记程序梳理出每个项目制约办证的症结合并同类项,抽丝剥茧、理顺关系。
比拼耐力是必备技能
理顺症结后,工作人员采用盯人战术,一方面督促开发商、施工单位该补充资料就补充,另一方面紧催四大部门往前赶流程。
与开发建设单位斗智斗勇,这是办证专班工作人员的必备技能。除此之外,毅力比拼也是必不可少。“对方不接电话,就换着电话来回打,再不行,就得去堵门。”工作人员闫涛笑着说,这拼的就是耐力。
重拾复杂的历史遗留难题,不少开发单位都直摇头:一个区级部门没有权限,怎么可能办成?
除了面对开发单位,还有具体办理相关证件的四大市级部门。“他们每天要面对全市无数的业务,而我们的又特别复杂,往往一弄就得大半天。”生怕对方给落下,开始闫涛几乎天天都去跟着,实在抽不出空,也好几个电话追着问。一来二去,只要一听到这个嘴甜的小闫的声音,他们就知道,市北区的业务又来啦,得赶着办。
面对一个个迎刃而解的难题,开发单位也有了信心,陆陆续续配合市北区走办证流程。
“您得帮我把把关,就差这个材料,我们得怎么整改才能顺利办证?”说这话的是市北区天怡景园项目的一位负责人,得知市北区推进居民办理房产证首次登记的决心和力度,他主动一早赶到办证专班咨询。“我以为8点半来够早了,这比上班早半小时呢。没想到专班8点就有人来上班,我前面还排了好几个来咨询的。”
政策敲门,我来响应
在推进办证的过程中,因为复杂的历史遗留,难免出现不可调和的因素。在办证专班的日常办公中,他们的手头上总是少不了一摞带着明显翻痕的文件。这些文件里不光有最新的省部级政策,还有市级新政。“政策一定吃透。”这些翻了无数遍的政策不只在纸面上,也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59岁的侯淑娟就曾是为办证发愁的金源小区居民之一。就在今年3月份,她所在的金源小区三期开始首次登记,她赶在第一批顺利办好了房产证,为近几年来的奔波画上了一个句号。
侯淑娟所在的金源小区不仅有回迁房,也有商品房,自2013年陆续入住以来,办证难就成为邻居们的话题。让她想不明白的事儿,本来回迁是一件高兴的事,“怎么就要含着泪往下咽”。
在长达数年的办证奔波中,围绕项目的抵押、查封、验收……成为这位退休老人和邻居聊天时常挂在嘴边的字眼。
“金源小区的问题确实很复杂,不仅牵涉开发单位,还有融资公司将项目做了抵押。”城市更新发展中心主任梁学建是办证专班的具体负责人,他介绍,当初为了解决抵押问题,他们与融资公司多次交涉,一直僵持。有一次,他们从上午11点起,一直在谈判,直到得知当天对方公司来了两名党员。梁学建转换思路,从当前的时政谈起,回顾最初入党的初心,一个多小时的畅谈中,引起了对方的共情。最终,对方同意让步,答应办理解押。为了让对方进一步宽心,办证专班次日又赶到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施工现场,帮对方查缺补漏。这份担当和诚心,让对方随即加快了解押的流程。
在办证过程中,办证专班还与相关部门联合会商后,创新性地按照“证费分离”“证税分离”等原则。在一系列环节的紧密配合下,很快该项目符合办证首次登记条件。
43个项目首次登记,惠及1.4万户
一些居民的理解也让办证专班更坚定了持续攻坚的力量。“观象山庄有一位边先生,原来每年都会到各个平台投诉办证。按流程,通常会转到我们局,然后我来对接回复。”闫涛说,有一次,他主动提议,让边先生一起去几个部门现场核实正在推进的工作。“估计看我一上午来回各单位跑,挂了一脸的笑都僵硬了,他最后跟我说,‘只要是看着项目没搁下,还在进行中,我们就踏实啦!’”
在面对居民时,办证专班的工作人员坦言,有些时候确实心存遗憾,“有一些老人还没拿到房产证就过世了。”还有当一户户居民拿到红色小本本时流露出的喜悦,也让他们倍受鼓舞。
今年年初的一天,办证专班的康红卫正在开会,会上他不时地看表确认时间,一小时后,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今天这事儿应该是办成了!”康红卫清楚地记得,等了1个小时40分钟,他接到了这通电话,“康科长,我的房产证办出来了……”电话那端,盼了18年房产证的车大爷哽咽了,千言无语都化作这一句话。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这些都化成办证专班攻坚的动力。
接到可以办证的通知,侯淑娟第一时间备齐资料,成为首批拿证的居民之一。“前几天,我特意数了数,这些年来,为了办证,我们建了13个群,什么维权群、办证群呀……”办下证后,她在群里发了一条办证成功的消息,然后平静地退出了群聊。
据悉,今年以来,市北区已先后办理了43个项目的不动产首次登记,惠及居民约1.4万余户。“现在还剩下9个涉法涉诉疑难项目,涉及2000余户,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张兵建说。
作者:曹现梅 通讯员: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