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德国教育法专家海克尔给出的标准是:一是出汗,二是笑。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将好课的标准归纳为:教的有效,学的愉快。
“二十一世纪”重拾教育本质,从低年级开始实行的主题融合课程,采用主题教学理念,将割裂的学科打通,所有课程整合成综合课程,以主题形式进行单元式教学。实行中外教包班,小班制每班人数最多不超过24人。实行选课走班,有的课堂甚至不到10人。这样,每个学生就都不可避免地成了老师的关注对象,每位学生都被“聚焦”,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忽略的角落。
个性化因材施教 发掘每个孩子的学习潜力
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最优的发展。小班化教育宗旨是因材施教,因为小班比较容易实施。另外就是班级管理应详细制订,给的知识可以相对多一点,细致一些。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班化教学关注每个孩子发展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优势下,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分组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
由于班额少,同学之间的非正式群体的出现的可能就会减小。每个学生之间要学会合作、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关心,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发现自我,学会竞争。在班级管理中,坚持让学生唱管理主角,实行老师、学生共同管理,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管理岗位,即接受管理又管理他人,同时,教师巧妙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和从众心理,激励引导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这样,在班级中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使学生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
北京总校多年实践取得的成绩,也肯定了小班化教学的正确导向。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未来将传承总校经验,依托总校资源,坚持践行小班化教学,强调让每一名学生受到充分关注和享用最大化教育资源,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辜负每一位家长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