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胶州市积极对接海关,落实《胶州市人民政府、胶州海关合作备忘录》,创新开展关地合作、关企合作,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造外贸新优势,共同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设立启用上合示范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11月12日,上合示范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揭牌并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个以服务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为特色的专门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该审签中心是青岛海关原产地证书虚拟审签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与青岛海关共同组建。该中心通过叠加上合示范区平台、资金和海关职能、技术优势,聚焦上合成员国经贸合作,依托入驻的海关原产地签证机构和人员,负责青岛、烟台、临沂、威海等地对上合组织国家出口货物原产地确定以及电子原产地审核、证书签发,并立足青岛、面向全省开展关税政策咨询、原产地预审等前置性涉企服务,为企业提供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等技术支持。外贸企业通过申办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亚太贸易协定等优惠原产地证书获取巴基斯坦等上合成员国关税减免,进一步降低贸易和生产成本、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统计,今年1-10月,青岛海关共为2.5万批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出口商品签发原产地证书,享惠货值88.67亿元,有关企业可享受有关国家关税优惠约2亿元。
创新推行担保合作服务模式。着眼于解决示范区内进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在青岛、胶州海关及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胶州市在全国首创了“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新模式。胶州海关从辖区内登记注册的企业中筛选出信用较好的进出口企业纳入“白名单”,这些企业可以享受“先放后缴,汇总纳税”的通关便利化服务。上合示范区内“白名单”企业可向青岛农商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向海关出具缴纳海关关税的担保文书,提供关税保函服务,于次月第5个工作日结束前完成上月应交税款的汇总电子支付即可。对企业而言,整个进口担保通关流程“0手续费,0担保费,0保证金”,降低了融资成本,可以大幅加速资金回笼周转。作为担保合作服务模式的创新之举,“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制定了详细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授信额度、叫停机制、联系机制,规范性与便捷性兼具。
11月1日,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华纳食品有限公司向胶州海关申报进口的一票花生果,涉及进口关税及增值税款合计29万元。得益于“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企业零担保即享受到了“先放后缴、汇总纳税”的通关便利。这也是“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模式推广后的首票落地业务。相较于以往通关的现金保证金和繁琐的抵押手续,“上合银关通”依托海关信用管理体系和上合示范区管委设立的5000万元关税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用于海关税收风险补偿,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这一模式也将有效优化上合示范区外贸进出口营商环境,为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助力。
打造“欧亚班列+TIR”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在青岛海关的支持下,依托上合示范区欧亚班列集结中心,推动欧亚班列与日韩班轮、国际道路运输(TIR)有效衔接,建设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海、铁、公路联运服务,打造“欧亚班列+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TIR是唯一的全球性跨境货运通关系统,2020年6月12日,中国青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TIR定班专线首发,标志着国际道路运输TIR正式在上合示范区运行。通过“欧亚班列+TIR”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建设,实现“门到门”灵活服务,在口岸交换集装箱,无需重新装卸货物,有效简化公路运输货物通关程序;货物品类更加丰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通过国际道路运输通道,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5、铁路的1/2,与空运相当,但成本只有空运的1/10,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的跨境运输与贸易提供便利。前10个月,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