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孩子享受童年,尽情玩?还是拿起书本,拼命学? “双减”之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尤其对贯彻全人教育理念的国际学校来说,素质教育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兴趣和优势,还能丰富学生的项目经历,助力未来的海外升学。负担减下去后,该如何拥抱素质教育,把综合素养提上来?今天,让我们走近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李素香校长,听一听她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以及未来青岛校区将如何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双减”之下,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营养剂”
在双减大背景之下,李素香校长表示,民办学校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青岛校区会积极探索 “五育融通”,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形成有效举措,采取 “3+3+3+N” 课程服务模式, 让学生尽可能充分体验到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掘学生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希望家长“减少内卷,减少焦虑,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也将致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用实际行动创造性践行新时代素质教育。
“全人教育”是指从孩子的全面培养着手,将孩子作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而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理念。“完美教育”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追求完美,无限接近完美。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把“全人教育”要素“完美融合”,十五年贯通制整体规划,按学段特点分级开发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长课程,保证每个孩子全方位、全时段发展。两种教育理念的充分融合分别从目标和过程两个重要纬度深入诠释“教育让生命臻于完美”的最高境界。
国际学校的“减负”与“增效”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载体。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总校连续多年突出的世界名校录取成绩,已经证明这些课程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是非常有效的。在继承和发扬总校课程特色的基础上青岛校区将推出系列特色课程,包括传统文化系列的武术、书法、茶艺等课程;科技创新系列的实验创造、校园吉尼斯、STAM、编程、机器人等课程;针对当下学生的现实情况,开设差异化课程,包括男生课程和女生课程;面对后疫情时代,强化挫折教育、生死教育;同时还有艺术审美系列、劳动实践系列、语言交际系列课程;针对青岛特色专门开设海洋文化课程、琅琊文化课程;针对传统文化专门打造中医药文化课程;还将不定期邀请院士、时代楷模、乒乓球、羽毛球等世界冠军、科学家、表演艺术家等走进校园,担任学校顾问或指导专家,通过作报告、现场指导等方式,传递正能量,引导和树立学生的榜样意识。
双减背景下,青岛校区将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足、做全准备。在课业辅导方面设置弹性辅导、援助课程,充分解决了家长对于孩子课业的担忧;在综合素养、特色发展方面设置130多门丰富多彩的特色选修课程,让孩子人人有特长,个个有发展,天天有提高。
21世纪,世界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而这种视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大环境下,一点一滴累积的,而国际学校正是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多元化个性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在玩中乐学,接受通过学校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接触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了解各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孩子从此摆脱索然无趣的学习,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视野逐渐开阔,人格逐渐完善。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将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从教37年的李素香校长,与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美丽邂逅,从教育的本心出发,带着青岛校区一往无前,肩负打造岛城国际教育新高地的使命,为未来“二十一世纪”学子们的发展探索无限的可能,我们坚信,扎实前行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一定能为岛城教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