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承担的这个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蓝图来了!
经山东省政府原则同意后,省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的出炉,让青岛有了目标、领了任务:要在全面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深入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创新、高端产业融合发展、国际地方经贸合作新高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对日合作,努力打造中日地方发展合作新样板,为全面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提供强大支撑。
根据《总体方案》,示范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北部,东至环胶州湾高速,南至王台路、黄张路,西、北侧以错水河为界,面积10.68平方公里。这里也位于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内。
这意味着,示范区不仅背靠青岛在中日合作上地理区位的先天优势和经贸往来上的深厚底蕴,还兼具青岛西海岸新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中德生态园等重大战略平台的政策叠加优势,将更高效地集聚日本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高端要素,深入开展务实合作。
作为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区,《总体方案》赋予示范区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日本客厅、打造高端生态智慧园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五大重点任务,将先行先试打造中日合作新样板。
对外开放是青岛与生俱来的优势。继承担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等“国之重任”之后,高品质创建中日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成为青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又一强力支撑。
01
黄河流域开放门户新平台
2月15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对山东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黄河流域改革开放先行区。
规划提出,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以制度性开放为牵引,深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抓住RCEP签署机遇,强化与沿黄省区交流协作,统筹推进陆海联动,建设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打造黄河流域面向日韩、连接亚欧的双向开放门户。
从这一定位出发,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将成为山东打造黄河流域面向日韩开放门户的重要抓手。
青岛与日本的经贸往来由来已久。1979年,山东省对外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就是青岛与日本下关。日本是青岛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市场。数据显示,进驻青岛的日本企业超过千家。2021年,青岛对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3.1%。
在构建物流通道上,青岛海铁联运大通道承东启西、快捷高效,是日本货物经陆路转口中亚、欧洲的最佳通道。青岛正加快建设与日本间的海上高速公路,提高欧亚班列的运行效率,全力打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贸易物流服务体系。
在2022年1月1日零时RCEP正式生效的这一历史性时刻,青岛海关为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签发的全国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是出口到日本的一批2800余吨氯化钙;同样是在这一天,中国青岛至日本关东搭载RCEP优惠关税货物首艘班轮启航,中国北方地区与日本首条快捷物流通道——RCEP中日高端物流暨中日海上邮路合作项目签约落地,畅通中国对日本货物贸易运输的快速通道。
根据RCEP协议内容,日本出口至中国产品零关税的比例将由8%大幅提升至86%,预计青岛将在汽车及零部件、化妆品、消费品等日本优势领域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并争取扩大在机电、纺织品等领域的对日出口。
本就处于政策叠加的开放热土,有了RCEP这一加持,示范区的发展将迎来更大利好。
《总体方案》提出依托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放大国际招商政策优势,共用生产设计、科研办公资源,共享商务服务、生活居住便利;依托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拓宽对日开放领域,构建适应中日跨境电商贸易特点的海关、退税、物流监管和跨境支付支撑体系,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供应链重要枢纽。
02
产业链协同合作是首要任务
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在《总体方案》赋予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五大任务中位于首位。
可以说,聚焦产业合作,是国家设立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时给各个城市的“命题作文”。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青岛及天津、大连、上海、苏州、成都6个城市建设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要求分别聚焦节能环保产业、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对日经济合作。
作为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区,在全球发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肩负重大使命也面临重大机遇。
找准方向,谋定快动。示范区在筹备过程中就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青岛产业发展特点,联合日本野村综研谋划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产业的特色产业体系。
《总体方案》为未来示范区未来的产业发展勾画了蓝图。
强化节能环保产业链合作,《总体方案》要求围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车船和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与日本相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先进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集聚区。
绿色低碳是中德生态园的鲜明底色。背靠相关的产业基础优势,示范区将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链向关键关联技术和典型应用延伸。目前,世界机械制造业500强日本荏原环境已经在示范区完成中国总部注册。
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合作,《总体方案》要求打造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基地,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企业和机构,并对各个环节发展重点进行了明确。
在青岛发力芯屏产业垂直崛起的进程中,西海岸新区及中德生态园是其中的强势一极,芯恩、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青岛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密集落户,将成为示范区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的底气。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合作。《总体方案》要求聚焦氢能、生物能、海洋能、风能等领域合作,开发可替代能源、促进能源高效利用以及能源清洁应用等领域设备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以推进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产业高端化为重点,引进日资相关领域企业;发展先进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引进一批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项目等。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中德生态园布局的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在这里,已经有德国库尔新材料车体等项目、青岛黑猫新材料研究院等领军项目相继开工投建或投入运营,为示范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优质环境。
在节能环保产业的引领驱动下,《总体方案》明确示范区将构建形成“一环、一核、两带、三组团、多节点”的总体布局。即构建蓝绿休闲活力环,打造绿色产业创新之核,设置南北两条东西向产城融合发展带,打造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产业创新孵化区、滨水生活服务配套区“三组团”,结合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多处配套服务节点、服务生活区和产业区。
03
塑造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
有了产业方向,还要有适宜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优质土壤。
《总体方案》提出的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新日本客厅、打造高端生态智慧园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四项重点任务,就是为了推动示范区培育内引外联大产业、搭建先行先试大平台,优化中日地方合作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合作、技术协同创新政策,加快塑造层次更高、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竞争新优势。
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将搭建科技创新协作平台,支持日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中日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联合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共建中日数字走廊。
建设新日本客厅。构建集展览展示、金融服务、国际贸易、产业配套于一体的国际会展平台,打造具有浓郁日本特色的商业商务区,建设中日文化交流连心桥等。
打造高端生态智慧园区。建设“蓝绿”特色园区,推动地铁6号线建设运营,构建第4代城市自然公园型TOD站城一体化服务核心,规划设置DHC系统和生物集群净化生态系统,形成BCP防灾与抗灾对应系统及可持续保障能力体系等。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加强财税金融支持;支持中日合作示范区以清单式申请授权方式,在经济管理、营商环境、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
起步就要加速跑。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已经在打造商务服务、产业发展、贸易、技术转化、融资、企业服务等多维平台上进行了先期探索。
比如,在搭建商务服务平台方面,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先后接待日本政商嘉宾470余批,与日中经济协会等16个日本金融机构、商贸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客厅内正展示着日本50多个企业或地方政府的约200多件商品。
比如,在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方面,示范区“以商招商”,联合日本欧力士集团打造中日产业超级链接者平台,通过产业撮合、技术嫁接、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中日企业多领域合作,吸引了日本来易特精密仪器、日本大明州医疗器械、富士精密磨具等项目落地。
根据《总体方案》,到2025年,示范区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生态质量稳步提升,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的合作交流机制初步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日合作发展新高地。
到2035年,富有活力的中日地方合作体制机制全面构建,高度开放、创新引领、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化园区全面建成,成为全国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的样板。以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2-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这意味着,未来,这片中日合作的开放热土将构建开放创新新格局、诞生产业升级新机制、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这将开启青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又一精彩篇章。
来源:青报观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