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选手首次亮相冬奥会赛场,就取得了不俗战绩,这对于青岛体育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也会借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努力推动冰雪项目在青岛的普及和推广,力争多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也期待着在四年后的米兰,有更多的青岛选手为国争光。”青岛市体育局训练竞赛处(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徐泽说。
从2010年7月青岛短道速滑队正式组建开始,青岛体育与冰雪项目联系到了一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北京冬奥会上,李文龙实现了青岛乃至山东冬奥奖牌“零”的突破。年仅21岁的李文龙在本届冬奥会的表现,得到了行家的认可,他也完全具备四年后继续冲击好成绩的实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青岛选手安凯仅以替补队员身份随队征战北京冬奥会,但他目前也具备了很强的实力,而年龄更小的青岛选手于松楠,也已经是全国锦标赛的冠军选手,是被业内人士看好的“潜力股”。“青岛短道速滑队储备了不少好苗子,已经形成了3名国家队+9名省队+30名市队队员的梯队体系。”在徐泽看来,青岛选手有很有希望在2026年米兰冬奥会上冲击更好的成绩。
想要实现突破,准备工作必须从现在开始,青岛体育人对于冰雪项目的开展已经有了一个长远的规划。在确保短道速滑这个优势项目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在花样滑冰、冰球等冰雪项目上做进一步尝试。“引进高水平教练团队、借助承办冰雪比赛培养赛事专业人才、推动冰雪进校园、扩大选材面等等,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徐泽介绍说,市队新聘任的教练已经到位;冰雪进校园工作也在市南等区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确定了三级轮滑项目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为短道速滑好苗子的选拔和培养铺平了道路。
在运动员“本土化”的培养理念指导下,青岛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来源由初期的外地引进为主,逐渐转化到本土培养为主。“为了迅速拉动队伍建设,提高项目水平,从而在短时间内扩大项目影响力,开拓短道速滑在本地的局面,青岛市短道速滑队初期采取了从外省引进有多年冰上训练经历的运动员为主的策略。”据徐泽介绍,在达到初期目标后,队伍已将目光转向了青岛本土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目前队伍中本土运动员占有率已经提高到了65%,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真正做到拉动本土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高水平运动员安凯、公俐、李璇、李文龙、于松楠、贾惠玲这些队员就是从青岛本土培养出来输送到国家队的。
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冰强雪弱”的现象。但在北京冬奥会上,随着谷爱凌、苏翊鸣等高水平运动员的出现,中国冰雪项目第一次实现了“冰雪齐飞”。对于青岛体育而言,在雪上项目如何破局其实也早有筹划。20岁的魏鹏,以雪车试滑员的身份参与了北京冬奥会。他原本是青岛体校的一名田径运动员,在2021年4月被跨项目选调进入了中国雪车队,备战北京冬奥会。但由于入队时间比较短,未能拿到足够的积分,魏鹏才无缘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像魏鹏这样的队员,青岛其实输送了不少,包括雪车、高山滑雪等项目,都有青岛队员的身影。”徐泽介绍说。由于中国的雪上项目起步比较晚,所以很多队员都是跨项进入到国家队备战北京奥运会,这样的方式也给青岛探索雪上项目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比如我们的田径、体操、跳水等运动员,就很适合跨项参与到雪上项目。从青岛的天气情况看,并不太适合雪上项目的开展,那我们就做好人才的基础培养工作,把一些具备雪上项目潜力的好苗子,输送到更高级别的队伍中,来实现青岛雪上项目的突破。”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