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信息壁垒 创新应用场景 推广智慧社区
让城市更智慧 让生活更美好
——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和企业家代表热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在充分保障数据流通安全的基础上打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明确不同业务数据需求,形成中转分发链路;
●促进数字技术场景与城市治理场景有机结合,切实推动城市治理的便利、快捷、有效,促进城市高质量运行和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度、满意度和安全感;
●整合智慧社区领域大数据,打造涵盖智慧停车、智慧养老、智慧健身等应用场景的青岛智慧社区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各个城市面向未来布局发展的共识。青岛市全面落实数字强省部署,推动城市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凭借数字化转型规模效应、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唤醒“沉睡的数据”,架构“城市云脑”,让数字科技为现代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成为青岛构建“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新型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5月25日,由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青岛日报社、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同打造的“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14期协商活动举行。本期协商活动由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承办。
活动现场,市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代表和专家学者畅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本次协商活动坚持在“容、融、通”上发力,容纳各方意见建议,兼容各方思想观念,更好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融会贯通、融合力量、融合发展,畅通由上向下、由内向外的聚识通道,团结向未来,聚力走在前,营造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生动局面。
观众在现场参加“倾听与商量”第14期协商活动。
协商活动中,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代表、企业家代表围绕“发展数字科技,建设智慧城市”主题深入一线调研,倾听民声民意,总结先进城市经验,在现场充分协商,与热心市民代表互动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市政协副主席姜巧珍出席活动。
破除信息壁垒
推进数据共享
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智慧力。
为有效提升城市智慧力,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打造“城市云脑”这一开放式、智能化的城市治理中枢,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研判,将其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中,推动了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提高了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在协商活动现场,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艳介绍,目前该系统已融入154个业务系统、297个应用场景,汇集了超23万路视频监控资源和30亿条数据,每天处理城市各类问题超过1.4万件。
“城市云脑”就是城市的“大脑”,如何解决信息壁垒和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让其完全发挥系统效能,是本次协商活动中委员、专家们关注的主题之一。在前期调研中,市政协委员、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发现,目前我市各区市、各部门的政务系统不仅分别建设、重复建设,而且管理各行其道、标准各不相同、信息互不相通。信息壁垒就像一个个“血栓”,阻碍海量数据传入“大脑”,也阻碍“大脑”的指令传输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市政协常委、青岛思迈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在协商现场发言。
同时,市政协常委、青岛思迈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调研发现,对企业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反复采集、非必要采集也给企业经营者造成了困扰。“来自不同部门的通知、报表、小程序、企业调查问卷等让经营者疲于应付,企业的数据和信息往往需要向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平台分别提报,有时还要在同一平台的不同界面反复提报。”李振说,这也导致大量重复数据、无效数据被注入到“城市云脑”中。
“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高水平的数据共享,需要打造2.0版本的‘城市云脑’,实现一个数据库、一个数据云、一网通办,用户只有一个使用终端,打造一个标准化的数据生产、存储、传输、共享模式。”杨守彬建议。
市南区政协常委、翼方健数信息科技山东省总经理潘紫艺在协商现场发言。
市南区政协常委、翼方健数信息科技山东省总经理潘紫艺认为,破除信息壁垒,推动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需要数字技术和机制体制“双轮”驱动。
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信息分级分类开放的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共享平台,梳理市区两级可共享的数据资源目录1万余条,已经发布共享接口1000余个,实现了与国家、省平台互联互通。
“虽然目前实现了基本的数据共享,但依然存在一些部门业务流程改造滞后、数据更新速度慢、数据接口不稳定、历史数据不完整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或市民办事不畅。”张艳说。今年,我市将重点推动数据强基工程,深入开展“数源”“数治”“数用”行动,建设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源头治理,提高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和时效性。同时,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数据共享供需对接和协调机制,以部门应用为牵引,倒逼数据提供部门持续提升数据共享的质量和效率。
市政协委员、青岛晓阳春有机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匡明如接受采访。
协商活动现场,政协委员还就我市 “一码通城”、 政务APP亟待整合等智慧政务方面的具体问题建言献策。市政协委员、青岛晓阳春有机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匡明如提出,我市各级各部门的APP、小程序或者微信公众号过多,市民网上办事体验感不佳。
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参与活动的市政协委员、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行政总裁杜伟梁建议,可借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的“智方便”一站式个人化数码服务平台,让青岛市民通过统一的政务APP享受常用的政府及公用事业服务。
就“群码奔腾”问题,张艳表示,我市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一码通城”,以打造全市一个码——“青岛码”为核心,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和智慧校园等各相关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多领域应用。今年,我市将在30个以上的应用场景推出“一码通”。此外,作为全市政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端全办的唯一政务APP“爱山东·青e办”已整合上线各级各部门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8400余项,推出了区市特色服务260余项、服务专区62个、主题服务30个、审批智能办事项433个、无感办事项318个。
创新应用场景
赋能城市治理
数字科技的发展不仅让政务服务更智慧,无人机、物联网、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加速迭代更新的数字“黑科技”,也正在依托大数据重塑交通、医疗、社会治理等应用场景,为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赋能。
城阳区人大代表、青岛远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炜接受采访。
在前期调研中,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代表来到国内工业级无人机头部企业——远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体验到城市治理的“天空之眼”无人机如何为城市高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的场景应用。“用好无人机等数字技术,绘制城市治理的‘智慧蓝图’,是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力抓手。但目前我市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还不够丰富,未来,应促进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场景有机结合,切实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城阳区人大代表、青岛远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炜说。
作为城市的“大动脉”,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首要环节。李振调研发现,我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超354万辆,驾驶人超410万人,均居全省首位。面对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人数的不断增长,亟待开发应用智慧交通系统,科学合理地利用大数据进行道路规划和出行模式优化,从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市政协委员、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在协商现场发言。
“在智慧交通的应用场景下,我市并不缺少好的技术,缺少的是好的应用和推广。”杨守彬介绍,我市高新区目前已经推出了符合智慧城市2.0标准的开放型车、路协同测试场技术服务平台,实现车与车、车与路的信息相连通,车辆将拥堵信息、实时路况等发送到交通控制中心,交通控制中心据此实时更新信号灯数据,推送绿波信号,司机只要合理控制车辆行驶路线及速度,“一路绿灯不是梦”。
最近,西安、广州相继发生幼童掉进下水道不幸丧生的新闻,“问题井盖”也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李振在调研中发现,我市目前也存在少量问题井盖找不到“娘家”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市建成区共有22类井盖,涉及20多个单位、部门以及各区市政府。他建议,可应用大数据技术,明确建成区内每个井盖的管理人、产权人、使用人,实现“一盖一码,一井一档案”,还应在每个井盖上安装传感器,一旦出现异常即可及时准确报修。
据悉,我市于2021年发布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水平提出了要求,就此,李振建议,相关部门应及时打造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在地下管网内安装积水、燃气等传感预警设备,用数字的“眼睛”保障地下管线管廊的安全。此外,潘紫艺也建议,应按照相关规划与设计,在我市布设各类传感器,建设天空、地底、水上三维安全管控体系。
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艳在协商现场发言。
场景创新是一道城市智慧治理的“必答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成败。张艳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以城市运行12个“一个场景”为重点,聚焦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运行中的难点痛点,创新应用场景,用数字化手段为民解难题。
打造智慧社区
乐享数字生活
一座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智慧城市,必然是能为居民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服务的城市。
城市智慧不智慧,群众最有切身感受。本报观海新闻客户端此前曾就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征集网友意见,328位网友给出了他们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超过35.6%的网友关注智慧社区、智慧停车、智慧养老等生活场景。此外,部分网友表示,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没有让人眼前一亮,市民能切身体会到的智慧生活场景不多。
潘紫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状态是“管理无感、服务有感”。“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以方便办事为主,提供主动服务的场景还比较少,群众获得感不强。”潘紫艺说,只有聚焦“智慧城市微单元”,自下而上地建设,由点到面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才能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细胞。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小变化关乎大民生,也能让老百姓在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各种便利。政协委员们调研发现,在市南区旌德路颐中高山小区,全景视频监控、刷脸无感通行、遇险及时救援、高空抛物预警、消防通道占压警告等智慧生活场景已见雏形。
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接受采访。
“依靠大数据、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数字科技,小区通过智慧停车、垃圾分类、智慧康养、汽车充电等服务实现了资源换市场、流量换市场、项目换市场的运营闭环,为智慧社区的推广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负责该项目的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说。
青岛智慧同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部长毕晓丽接受采访。
据介绍,我市智慧社区建设自2020年启动,确定了试点示范、全面推开、品质提升三步走方案。去年,全市形成了62个智慧社区示范点。“作为智慧社区相关项目的上游研发企业,我们对全市大量社区调研发现,智慧社区尚处在应用、发展的初级阶段,功能、服务较为分散,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好的智慧社区项目在推广上有一定的难度。”青岛智慧同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部长毕晓丽说,我市应打破小区间的信息壁垒,整合智慧社区领域大数据,打造智慧社区发展样板,赋予智慧社区更多应用场景。
“当然,每个社区的物理环境、居住人群、社区特色不同,场景千差万别,很多社区会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个性化应用,因此,如何共性应用统筹推广是未来需要突破的焦点。”张艳说,今年,我市智慧社区、智慧街区总数将达到150个点,正在逐步探索应用广泛的智慧社区建设、推广模式。
对于网友关注的智慧停车问题,杨守彬建议,可借鉴杭州“先离场后付费”便捷泊车系统,通过“一次绑定、全城通停”有效缩短了车辆离场时间,使停车变得方便快捷。“该系统接入了杭州市4700个停车场库,泊位周转率从1.6提升到1.9,相当于多出来超过22万个车位。我市可以依托城市云脑打造一个覆盖全市的智慧停车系统,增强停车管理服务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也为破解停车难问题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杨守彬说。
潘紫艺认为,智慧养老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从传感系统和信息平台两方面发力。她建议,社区应为空巢老人免费安装免打扰感知传感器,在老人摔倒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传感器自动启用并向社区安全监控平台示警,通过“城市云脑”的智慧急救系统就近调派救护车,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开辟绿色通道,通过智慧医疗系统安排医院做好急救准备,最大程度守护老人的安全。
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着力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城市运行中的难点痛点,在数字民生、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全面发力。“目前,我们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大家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共同努力,希望社会各界参与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共同建设‘青春之岛?智慧新生活之城’。”张艳说。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