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洋网红”这样“读”中国

0
分享至

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会发现,如今“洋网红”越来越多。真是应了那句:“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都是中国话。”

他们掀起的“中国热”不仅感染着中国网友,也引发了更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



除了“洋网红”这个群体,还有越来越多的“洋记者”来到中国。就在5月22日,“走读中国”中外网络媒体交流活动在位于青岛的上合示范区启动,来自18个国家的近30位外媒记者从这里出发,走进中国各个省份,边走边看,边感受边记录。

“歪果仁”眼中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又会如何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故事、青岛故事?

走街串巷,品味地道“中国味儿”;打卡名胜,探寻最美“中国风”;坐上高铁,体验飞一般的“中国速度”;深入偏远山区,感受啥叫“基建狂魔”;开设“中国答疑角”,回答外国人对中国的所有疑问……

大约从2020年起,国内网络视频平台上掀起了一波“洋网红”潮。有数据统计,目前B站上比较活跃的“洋网红”至少有30个。美国的郭杰瑞、以色列的高佑思、挪威的克里斯、德国的阿福……都拥有大量粉丝。拥有众多粉丝的俄罗斯“青岛小菠萝”安东、中荷混血萌娃刘瑷润等,是青岛人的“半个老乡”。

“洋网红”这样“读”中国从左至右依次是:郭杰瑞、高佑思、刘瑷润、安东

他们一面向中国网友描绘“歪果仁”眼中的中国,一面把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搬”上国际互联网平台,为国外网友看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中国网友看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美国人郭杰瑞是一位网络视频博主,他的视频以介绍美国文化、对比中美差异为主,用客观、尊重、理解的表达赢得网友的喜爱。他在B站拥有粉丝683.4万,视频累计播放量达9.3亿,获得B站“2021年度百大UP主”称号。

纳鞋底、卤鸡爪、抻拉面、做旗袍……土生土长的挪威人克里斯因为精通中国文化,拥有2000万粉丝,几乎是挪威人口总数(545.6万人)的四倍。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洋记者”来到中国。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起步时,外国常驻中国记者仅有52人;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大约500人。来华短期采访记者更是为数众多。

“洋网红”这样“读”中国外媒记者在东方影都参观采访

5月22日,“走读中国”中外网络媒体交流活动从青岛启程。在东方影都,了解《流浪地球2》是怎样“诞生”的;在青啤博物馆,品尝新鲜酿造的啤酒;在中车四方,一窥“高铁梦工厂”的真容……

这些外国记者一路拍照一路“发圈”,在推特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青岛见闻。哈萨克斯坦BAQ通讯社记者古丽詹说:“我在参观非遗文化展览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功夫和剪纸,感受到中国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坚守。我打算多传播中国的非遗文化,让更多哈萨克斯坦人民看到。”

人们天生对未知充满好奇。

700多年前,“好奇少年”马可·波罗漂洋过海、跋山涉水来到中国。发达的工商业、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令他惊叹。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一阵阵“中国热”。

人们渴求真相。

80多年前,怀着“拿一个外国人脑袋去冒一下险”的心情,埃德加·斯诺成为采访陕北红区的第一位西方记者。他用大量客观报道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一部《红星照耀中国》更是轰动世界。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今,网络社交媒体高度发达,中国在不同人的描述中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中国到底啥样?我想去看看。”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洋网红”“洋记者”开启了中国之旅。

“歪果仁”看中国,“看出”了一些新视角、新局面。

来自世界各地的“洋网红”和“洋记者”具有天然的“他者”视角,显得更为客观,更易于被海外受众所接纳。

“洋网红”这样“读”中国参加“走读中国”的外国记者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青岛见闻

不同话语“解码”中国现象,让海外受众“听得懂”。由于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少外国民众难以准确、全面地理解一些中国现象、中国叙事。“洋网红”和“洋记者”凭借自己的跨国经验,能够更加敏感地捕捉到这种差异,进而充当“解码者”的角色,用“适配”的话语体系让外国人“听懂”。

新花样带来启发,让中国说者更会讲。生长在中国,我们对很多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洋网红”和“洋记者”能讲出许多“新花样”。原来还可这样操作?这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打开了更多思路。

中国想要走向世界,世界想要读懂中国,怎样才能让“歪果仁”更好地看见中国?

请人来。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想要让“歪果仁”更好地看见中国,需要给他们创造近距离接触中国的机会。“中国有约”“国际青年对话”“走读中国”等活动都是我们主动向“歪果仁”发出邀请,不少“歪果仁”头一次来到中国就直呼“爱了爱了”。

招人爱。花香蝶自来,找准“歪果仁”的“痒点”,他们会不请而至。人人都爱大熊猫,iPanda熊猫频道直播、“成都熊起”短视频、熊猫咖啡馆、熊猫巴士、熊猫快闪、熊猫文创……成都把大熊猫文化做到了极致,让世界“坐”上了了解成都、了解中国的“直通车”。

“洋网红”这样“读”中国

送上门。在家里等人上门还不够,还需把我们的好故事送到别人家门口。兵马俑是陕西的“金名片”,陕西把秦始皇帝陵文物数字资源变成了教育资源,送进美国中小学课堂,让更多海外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迷。

结对子。扩大城市“朋友圈”,友城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更高效。青岛友城已拓展至47个国家85个城市,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一年一度的新春庆祝活动是长滩-青岛友城委员会的品牌项目,至今已举办23届,成为当地民众感知中国文化、青岛文化的重要窗口。

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看点纷呈,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亮点频现。被更多地看到,我们的故事才会被更多人知晓和传唱。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贾巴里:小时候在中国待过 那里的食物都太独特了 我只敢吃麦当劳

贾巴里:小时候在中国待过 那里的食物都太独特了 我只敢吃麦当劳

直播吧
2025-07-05 09:30:08
当着德总理的面,王毅要求支持中国统一,德总理的回答,只字不提

当着德总理的面,王毅要求支持中国统一,德总理的回答,只字不提

影孖看世界
2025-07-05 16:32:04
2024年,我国人均GDP降至全球第73名,那美、俄、印、日等国呢?

2024年,我国人均GDP降至全球第73名,那美、俄、印、日等国呢?

南生今世说
2025-07-04 03:14:33
为什么《永乐大典》会成为阴谋论符号?

为什么《永乐大典》会成为阴谋论符号?

虎嗅APP
2025-07-04 05:10:24
6连败!被打得溃不成军!张本美和被拿捏,网友:不谦虚的代价

6连败!被打得溃不成军!张本美和被拿捏,网友:不谦虚的代价

体坛知道分子
2025-07-05 07:48:40
RMC:没有任何事情阻止C罗参加若塔葬礼,他拨冗前往完全可行

RMC:没有任何事情阻止C罗参加若塔葬礼,他拨冗前往完全可行

懂球帝
2025-07-05 22:59:11
惠特莫尔打的很好 又是首轮秀,火箭为何只交易了2个次轮选秀权?

惠特莫尔打的很好 又是首轮秀,火箭为何只交易了2个次轮选秀权?

篮球侍郎
2025-07-06 10:53:03
普京与特朗普确认出席9月会议,可能引发新局面。

普京与特朗普确认出席9月会议,可能引发新局面。

明月聊史
2025-07-05 16:25:09
台军打响“第一枪”,解放军大军集结,这一次,赖清德已无退路

台军打响“第一枪”,解放军大军集结,这一次,赖清德已无退路

要塞阵地官方
2025-07-05 10:44:41
难以置信!两湖理科状元都靠双语狂涨分,这还算的上理科状元么?

难以置信!两湖理科状元都靠双语狂涨分,这还算的上理科状元么?

爱下厨的阿椅
2025-07-06 07:53:45
贪污上亿、假慈善?被实名举报的韩红,在贵州抗洪中让黑粉红了脸

贪污上亿、假慈善?被实名举报的韩红,在贵州抗洪中让黑粉红了脸

新语爱八卦
2025-07-05 16:21:43
C罗姐姐:羞耻!媒体不断讨论C罗缺席葬礼,忽视若塔家庭悲剧

C罗姐姐:羞耻!媒体不断讨论C罗缺席葬礼,忽视若塔家庭悲剧

雷速体育
2025-07-06 05:50:19
又一康养巨头倒下!暴雷244亿,一声“爹妈”,让无数老人深陷骗局

又一康养巨头倒下!暴雷244亿,一声“爹妈”,让无数老人深陷骗局

财经八卦
2025-07-05 22:25:22
喜事儿:7月养老金提前到账5591,对比上个月,我发现了一个迹象

喜事儿:7月养老金提前到账5591,对比上个月,我发现了一个迹象

社保精算师
2025-07-05 16:00:13
王欣瑜自带水杯喝水,主裁多次提醒要遮挡,原因竟是不能露商标

王欣瑜自带水杯喝水,主裁多次提醒要遮挡,原因竟是不能露商标

小娱乐悠悠
2025-07-03 13:24:00
7月5日俄乌最新:新的开窗事件

7月5日俄乌最新:新的开窗事件

西楼饮月
2025-07-05 18:01:33
伊朗用血的代价提醒中国,解放台湾,这几个教训必牢记

伊朗用血的代价提醒中国,解放台湾,这几个教训必牢记

奉壹数码
2025-06-30 22:46:14
60396人,0比0,“苏超”一场比赛诞生两项纪录

60396人,0比0,“苏超”一场比赛诞生两项纪录

澎湃新闻
2025-07-05 21:56:29
特朗普称8月1日起实施新关税 最高税率或达70%

特朗普称8月1日起实施新关税 最高税率或达7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5 16:15:41
法国称赞中国解决白兰地争端举措

法国称赞中国解决白兰地争端举措

参考消息
2025-07-05 19:08:13
2025-07-06 11:19:00

头条要闻

牛弹琴:马斯克终于要大干一场 美国政坛地震要开始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马斯克终于要大干一场 美国政坛地震要开始了

财经要闻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了!

体育要闻

史上最真实的F1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

娱乐要闻

汪小菲带娃出游 马筱梅小玥儿感情超好

科技要闻

"大而美"法案连锁反应:特斯拉或将推"平价车"

汽车要闻

阿斯顿·马丁跑车阵容将齐聚2025古德伍德速度节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家居
时尚
公开课

手机要闻

三星三折叠来了 和华为有啥不一样?

亲子要闻

果然大钱不好挣啊

家居要闻

合理布局 三口之家的温馨空间

“生活不会一直都很好,但今天很好”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