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河谷”的阳光玫瑰。宁夏大学 吕欣睿 供图
日前,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桃源河谷”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内,一串串如珠似玉的葡萄挂满枝头,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香甜萦绕与唇齿间。它们是水果中的“贵族”——阳光玫瑰,亦使“新农人”王本奇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更加有“奔头”。
王本奇原是做家电生意的,出于对水果的喜爱,在桃源河边买下一小片荒地,建造自己的家庭果园,种植一些健康的果蔬供自家享用,有时也把产物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和老客户。后来,太阳能板产业市场逐渐饱和,又恰逢乡村振兴的“春风”吹起,他便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的小果园改建,正式转行做了农业,开启乡村振兴之旅。但起初,王本奇与他的合作社伙伴对园子的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方向,种过多种果蔬进行试验。
王本奇先生与实践队的合照。宁夏大学 吕欣睿 供图
“缘分”开始于2020年。一场大雨使桃源河发生倒灌,淹没了园区。“这是我创业以来遇到的‘决定生死’的大难,但是这次灾难,也帮助我为园区的发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王本奇对宁夏大学求是书院“三下乡”雅言繁乡实践队介绍,他发现在这个夏季气候湿润、易发涝灾的地方,种植葡萄这种相对耐涝的作物是不错的选择。加之当时“阳光玫瑰”刚从日本传入中国,还是近几年网络上的热门水果,遂把“阳光玫瑰”作为园区的主要种植作物。
“阳光玫瑰”迅速成为“致富果”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桃源河的高碱性土壤非常适宜种植‘阳光玫瑰’、我有销售经验、政府对‘乡村振兴’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王本奇说,
王本奇为葡萄园区装上了智能化“大脑”:园内采用地下灌溉管道铺设,全园的管道都可以通过一个总开关控制,只需在控制中心进行操作,几分钟便可以完成全园的灌溉。葡萄种植大棚内部还设有测试气温、湿度等指标的仪器,一旦检测到这些指标偏离,就能自动控制,将其调节回适宜范围。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既实现了自动化与高精准,又节省了人力资源。
经过努力,葡萄的质量逐年提升,葡萄园培育的新品种也在增加,“桃源河谷”上的这片葡萄园在市场上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目前,“阳光玫瑰”实现微信朋友圈、抖音、淘宝等多个渠道宣传销售。
王本奇先生在园内开展培训班。宁夏大学 吕欣睿 供图
一人富不是富,带着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沐浴着乡村振兴的“阳光”,王本奇在葡萄园中开起了培训班,助力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带动村民增收。
(宁夏大学求是书院 吕欣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