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医心向党 医心为民”2023年青岛市医师行业典型代表媒体见面会。12位奋战在医师岗位上的“健康守护人”与大家见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动人故事。
发布人
周岩冰
青岛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系主任
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国际医院副院长
大外科主任
谭 兰 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主任
马学真 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副院长
李 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山东大学分子影像与超声医学
研究中心主任、超声科主任
陆学超
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
党委委员、副院长
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主任
兼一科主任
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肺病科)
一科负责人
于秉伦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崔召红 莱西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张燕蕾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长江路街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副主任
蓝孝钏
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主任
刘 军 青岛市崂山区北宅卫生院副院长
周兆敬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灵山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孙黎明
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山色峪社区
联合卫生室负责人
中国报道记者:请问周岩冰主任,您认为为了适应新时代医学高质量发展,除了医术,医师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周岩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了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宏伟蓝图及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新的突破。除了扎实掌握“三基”,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做好每一例手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还需要不断创新,按照国际规范开展临床研究,推动医学研究成果快速向临床应用转化,提高诊治水平。在临床实践中,不同患者遇到的问题都需要得到重视,每一种问题都有可能对临床研究更深入地探索带来价值,开展临床研究能够更好地拓展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循证医学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我认为,引入医学人文思想,结合学科实际情况,在病人围手术期管理、安全质量提升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我谨记美国医生克鲁多的墓志铭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我认为,肿瘤患者手术成功,患者生存期不长,这不能算是成功的手术,术后长期、有质量的生存,才是最有意义的,所以,必须要做好患者的全程或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为医师,我们要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具备一颗负责任的心;应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爱护病人;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为广大患者提供一流高质量服务。
鲁网记者:8.19中国医师节马上就要到了,请问谭兰主任,您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谭兰:“医、教、研”并驾齐驱,是每一个优秀医生的理想追求,但是做起来不容易。
首先,要坚守初心,扎根临床。我从1983年毕业到现在,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认真钻研业务,每天7:30准时到医院,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每周三次大查房、两次专家门诊,只要接到抢救电话,都会第一时间赶回医院,主持重大抢救工作,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第二,要潜心科研,静心攻关。科研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临床发现问题,科研解释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脑血管病和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诊治新策略研究及其转化、精准医学研究,近年来从国家慢病防治的重大需求出发,搭建了规范化的实验平台和临床样本库,在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子课题资金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学术成果。
第三,要倾心教学,桃李芬芳。医学生的教育培养一直是任重而道远,医生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职业。传统的理论授课是重要基础,而临床经验更为重要。这部分的工作需要我们临床医生的参与,在教育中传承。目前我们培养了神经病学专业博士16人,硕士100多人。
医生是一个美好的职业,医教研每一个维度的工作都很有价值。帮助别人,自己获得成长,有幸参与别人的生命历程,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增加了厚度。爱事业,爱病人,爱学生。
青岛晚报记者:大医治未病,请问马学真院长,在当前肿瘤多发常发的情况下,该如何做好肿瘤的防治呢?
马学真:肿瘤防治的策略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降低发病率;科学诊疗,提高治愈率。”目前我国癌症的治愈率是40.5%,但发达国家已达69.7%,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加快推进肿瘤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防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90%以上肿瘤的发病危险度可以用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解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平时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坚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不熬夜,戒烟限酒。
二是强化癌症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国家推动癌症筛查,逐步将癌症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我院连续9年参加了“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完成临床筛查3万余人次,促进了居民早诊早治意识的提升,在提高治愈率、提升生存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因人施治,多学科诊疗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实现早期病人治愈;中期患者争取治愈;晚期患者采取以基因及肿瘤相关信息为基础的个性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化疗联合,争取长期生存。
四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癌症防治能力,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为遏制癌症增长、降低癌症疾病负担奠定基础。
青岛新闻广播记者:今年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来到青岛办院的第十个年头,请问李杰主任,作为其中的一员,您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是怎么看的?
李杰:齐鲁医院来到青岛十年了,作为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的一员,我深感自豪,同时也感觉责任重大。十年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青岛市医疗卫生行业各个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在齐鲁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实现青岛市民病有良医的愿景做出了我们齐鲁人的贡献。
在未来,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将按照国家战略和卫健委的要求,继续深化医疗改革,探索新的医疗模式,提高医疗效率,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和患者的需求。在医疗方面,我们将继续坚持与齐鲁医院中心院区统一规划、一体发展的原则,背靠中心院区的雄厚医疗实力,各个医学专业一体推进,同质化发展,尽快补齐和中心院区的差距,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教学上,依托山东大学的优势资源,奋力推进医学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在科研上,继续发挥医院八大重点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践和新技术开展应用。
最重要的一点,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将进一步加强和青岛市各兄弟医疗机构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努力为青岛市民乃至胶东半岛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暖心的医疗服务。
齐鲁法制网记者:请问陆学超院长,从您个人成长经历来看,您如何看待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陆学超:就我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从本科、硕士、博士一直都在中医院校就读,毕业后也一直在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防治工作。我认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现代先进诊疗技术,但更需要解决好中医、西医两者相互兼容的问题。中医、西医目标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针对的都是疾病和患疾病的人,目标一致,只是理论、思维、手段不同而已。我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西医必将走向结合,乃至融合局面。最大程度、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优势,两条腿走路,方能行稳致远。
作为现代中医人,我们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今许多患者来看中医,往往会拿着B超、CT等体检报告,你能说我只会把脉,不会看报告单吗?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前提下,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能中会西”几乎成为当代中医人能力素养的“标配”。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已经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们这代中医人的使命担当,义不容辞,中医药事业也必将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山东商报记者:请问于秉伦主任,您是崂山点穴第三代传承人,崂山点穴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于秉伦:崂山点穴是发源于崂山地区的一种应用点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技术,它是将武功点穴与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手法有点法、按法、掐法、叩打法、拍打法、整脊复位法等。
崂山点穴属于全国独有的崂山道医文化,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师爷是元末明初的武当派掌门张三丰,明代御史黄宗昌编撰的《崂山志》记载,张三丰一生三次来崂山传经布道,将武术点穴治病传授给崂山道士。数百年来,崂山道士使用点穴疗法给当地百姓治疗,点穴疗法逐步在民间传播开来。
上世纪60年代,贾立惠先生开宗立派,创立“崂山点穴”流派,编撰的《点穴疗法》一书以中、英、法文三种语言出版发行,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80年代,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崂山点穴疗法,国务院拨专款成立崂山点穴康复医院。1996年,康复医院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合并,70年来,共治疗国内外患者20余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崂山点穴主要适应症包括:脊椎源性疾病导致的头痛、头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胸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底筋膜炎、偏瘫、截瘫、脑瘫、小儿多动症、自闭症等疾病,为身患此类疾病的患者提供对症治疗。
观海新闻记者:请问崔召红主任,作为基层的一名中医,能否谈谈您在中医临床诊疗和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初心和使命?
崔召红:说起学中医的初心,起源于我的母亲。当初读高中时,母亲身体就一直不好,经常看到她从医院拿回来大包小包的中药,却不见病情有所好转。因为当时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母亲既心疼钱,又因为病情不见起色,所以出现了抑郁状态。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学中医,为母亲治好病,为更多像母亲这样的人治好病,所以高考志愿上清一色的中医学院。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中医人,百姓健康的守护神,深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勇担救死扶伤的使命,继续践行“行胜于言”的座右铭,恪守“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严谨务实,廉洁奉献。继续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多用经方,简、便、效、廉;不断创新,德布四方,术惠民生,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做一个群众信得过的、满意的中医人。我会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下,继续做好中医科普宣传和带教,将中医药文化不断传承,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继续做大做强,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为百姓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半岛都市报记者:请张燕蕾主任结合自己在基层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下步的工作想法和打算。
张燕蕾:结合我多年来从事基层中医临床的工作情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和打算。
首先,我将积极投入中医适宜技术规范标准化制定和执行工作中,像督灸、脐灸、冬病夏治等适宜技术在基层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它简便廉验见效快,基层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队伍,基层的大夫更需要接地气的中医适宜技术。我将竭力以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师承所学,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的科室带头人,单位特色项目的开展,团队的组建,科室的发展、怎样能让基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老百姓是否能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密切相关,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深入推进的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前期我们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比如通过精细化科室管理改革,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通过外派学习培训进修开拓眼界,提高业务水平;通过组建特色专科团队,传承中心特色项目。作为第一批基层中医人,我们有责任为后来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说,无论当下任务是多么繁重而艰巨,我都坚信,未来是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下一步,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扎实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齐鲁晚报记者:请问蓝孝钏主任,作为一名健康守门人,怎样在基层落实好“健康中国”工作,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蓝孝钏: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在落实“健康中国”目标、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中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我们是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掌握最全面的,从妇女怀孕在中心建册开始,到新生儿出生打疫苗、普通门诊就诊、慢病的管理筛查、疾病终末期的家庭病床和死亡证明开具,这些都在我们的工作范围。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系统性地做好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医共体合作范围和服务深度,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特别是要做好居民的慢性病管理,重点落实好青岛市办实事“三高一慢”工作。基层是最适合、最能做好慢性病管理的地方,我们在市卫健委的指导下,正在完善流程,通过实施个性化管理、发挥三高中心专家的指导作用、畅通转诊协作机制,为三高并发症患者探索更好的上下联动治疗方案,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欢迎居民尽快到就近的社区医疗机构,做三高一慢的相关筛查,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总之,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短板、增特色、优服务。为发挥好中医药在基层的作用,我们建立了小儿推拿、督灸、葫芦灸等特色门诊,成立了青岛蜂毒疗法专家工作站,开展了二十四节气汤等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深受居民欢迎。同时我们也将做好新老传染病发现和管理、“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最终通过我们的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青岛日报记者:请问刘军院长,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同时也是卫生院的管理人员,请您谈谈当前基层医生的“使命担当"。
刘军: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深深的地认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战争年代,医务人员的担当就是不怕牺牲,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今天医务人员的担当,是站在新时代的前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更是要守正创新、倾情奉献、钻研医术、精益求精,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看好病。
下一步,我将带领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和红马甲医疗志愿服务队的全体队员,继续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入户巡诊、中医药文化宣传、健康素养提升等工作,更好地满足慢病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大众网记者:请问周兆敬主任,灵山岛交通不便,外出交通要依靠船舶,如何让海岛的居民享受到跟岛外的居民同样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
周兆敬:我作为一名海岛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管理者,在工作中面对的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作为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医务人员这根“针”,如何让海岛居民少生病,多健康,患病以后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和康复,首先就是穿针引线、承上启下,落实好上级的各项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政策,把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居民,并结合海岛工作实际,探索海岛医疗保障模式,采取有效措施,贴近群众需求,真正把海岛群众的健康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实现卫生健康政策与群众得到的普惠服务有针对性的完美结合,实现“上”与“下”的和谐统一。其次是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多学习新的医学技术、多实践,积累医疗救治经验,让海岛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防融合式的医疗服务。因为岛内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岛内的道路崎岖,对活动不便的居民,我们的家庭医生就提供“炕头上”的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的保障。
按照有关规定,两年前就可以调到城区工作了。但为了海岛的医疗保障有一个更好的连续性,我申请继续留岛工作、坚守海岛,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职能,带领新的团队为海岛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加坚强的卫生健康保障,让海岛居民得到跟岛外一样好的医疗保障。
百度青岛记者:请问孙黎明主任,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作为一名村医,请您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孙黎明:我觉得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就是要立足山区实际,心中常常挂着村民的健康,这既是神圣使命,也是我的工作目标。
我们山色峪社区地处夏庄东部山区,老百姓但凡病情不是很严重,都会先到卫生室看看。前几天,有一位居民因为前胸不适,早晨6点半就来到卫生室门口等着我了。我7点到了,询问病史后赶紧给她做了心电图,显示下壁心梗。我赶紧联系老人的儿子,就近到城阳区人民医院做了相应的检查,确诊后做了支架植入手术,术后良好。出院后,患者和家属来卫生室向我表达了谢意。
我常想,作为一名村医,我们在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要多考虑考虑怎样提高我们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怎样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这应该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将每一位山村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才是我工作的主线。虽然从事着平凡的医务工作,但唯有一份热情和执着让我不断前行。另外我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医中药有很大的需求。居民有需求,就是我前行的动力。因此,我今年又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西学中”课程。我想今后能用我的所学所用,更好地服务山区居民。只有在业务水平上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正真急患者之所急,真正做到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来源:青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