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大动脉”,那么城市支路、次干道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一头连接着城市发展,一头连接着百姓利益,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市房地产发展中心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做足城市建设“基本功”,通过跟踪式调研,啃下了多条未贯通道路的“硬骨头”,将学之所“用”转化为用之所“成”。
调查研究首要在“学”。通过深入学习运用“浦江经验”“千万工程”等鲜活教材,中心将主题教育重点措施与自身主责主业有机结合、一体谋划,深化了对配套工程项目跟踪式调研的规律性认识。今年以来,在打开分析的过程中,从14个配套在建项目,选出影响人民群众出行的6个未贯通道路重点关注,对制约建设的瓶颈问题和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并逐一研究对策措施,为项目起步打开了“快车道”。
调查研究重点在“用”。打通“断头路”真正的难点并不是建设,而是背后复杂的征地纠纷和权属问题。“小区入住快10年了,旁边的劲松六路还没修通”,这是市民的呼声。劲松六路涉及浮山后村、大埠东村及北村三家社区集体土地征用,属于典型的历史遗留问题。“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面对任务,中心开展全方位跟踪式调研,通过调阅资料、现场问询、座谈调度,逐步厘清历史脉络,敲定建设方案。在各方不懈努力下,鞍山三路于今年8月实现竣工通车。今年以来,中心还开展了“百名处长进百家企业”“宜居惟民·支部圆桌会”等多项活动,听到了许多真话,查出了很多实情,为推动未贯通道路建设增添了“源动力”。
调查研究关键在“成”。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转化运用,项目干的好不好,最终由百姓来评判。“出了一趟差,家旁边的道路竟然修好了”,这是来自市民的赞叹。青啤路二期打通工程是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民生工程。中心在项目立项前,针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大等问题进行了跟踪式调研,通过加密地勘网格、方案比对、专家论证、结构设计人员旁站等措施,采取人机材饱和性投入、基层两层连铺等多种创新技术手段,仅用时42天就完成了道路整体施工任务,刷新了市政工程建设的“青岛速度”。今年以来,青啤路二期、劲松六路和河清路、鞍山三路已竣工通车,怀远路、瑞昌路187号规划路2条道路正在加紧施工,计划年底前全部竣工通车。
建设人民满意的项目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最好的“试金石”,下一步,市房地产发展中心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完善配套工程建设,畅通城市网路“微循环”,以“小切口”展现“大作为”,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啤路二期打通工程项目)
(撰稿人:郭梅 ,联系电话:8593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