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城阳区城阳街道的小寨子社区,作为城阳区远近闻名的幸福社区、平安社区,这些年,小寨子社区的变化有目共睹。这个原来的脏乱差“城中村”,如今万人大社区实现2800多天零发案……小寨子“华丽蜕变”的背后,离不开这里先进的治理方式,社区治理“小寨子模式”如今已成为城阳区的“先进样板”。
PART 01
智慧社区治理 从“脚尖”到“指尖”的转变
有诉求,就打开手机拍一拍;楼道被乱堆乱放了,也打开手机拍一拍……如今,小寨子社区的居民习惯了把自己的烦恼“托付”给一款手机小程序。小程序叫做“小寨子社区e事通”,在这个平台上,只要写清自己的诉求,再用“指尖”点击提交,工作人员就能立马收到,迅速给予反馈。“以往要办各种证件,不懂带哪些材料,好几次扑空、白跑。”居民李先生说。眼下,类似反复跑腿的“脚尖烦恼”正悄然化解。“小程序上,只要点‘我要办事’,按照需求来找就可以,在手机里都可以办。”从基层办事到便民服务,居民都可以“一键通达”,免去了跑腿之劳,让居民们感觉居委会每时每刻都在身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据了解,小寨子社区精心打造的智慧社区平台包括多个终端,具体包括“小寨子社区e事通”居民端、社区工作端、社区PC管理端、社区微脑,推动社区治理从“常态服务”到“主动服务”再到“精准服务”的转变升级,实现了社区服务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从“脚尖”到“指尖”,如今,这样的智慧平台不仅成为了社区居民的“掌中宝”,也成为了社区工作者的“解压阀”。
作为一个万人大社区,原先繁杂的工作和众口难调的诉求让社区工作者疲于奔命。随着小寨子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的启用,只要一块大屏幕,就可以时刻显示社区治理、指挥调度等板块。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查询调度,高效精确。
PART 02
“零发案”2800余天 “1+2+N”托起社区“安全感”
“安装的人脸智能门禁不仅方便了出行,还提升了我们的安全感。”谈起社区的智能门禁,社区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据悉,在城阳区委区政府和城阳公安分局领导下,城阳派出所和小寨子社区共同努力,对小寨子社区八个小区进行智慧安防系统迭代升级,已连续实现2800多天零发案。
而在以前,由于小寨子社区位于城阳区中心城区,且面积大、人员多,导致纠纷多、秩序乱、发案高的“老大难”问题时有出现。为此,小寨子社区探索“1+2+N”社区警务新模式,先后投资750余万元布建全域、多维、即时感知设备690余台,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小区内“人、车、物”的立体精准管控,有高空摄像对高空抛物和全域动态监控,有410个高清摄像头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有周界报警系统对翻越围墙和隔墙抛物进行监控,有保安和巡逻车辆进行24小时巡逻。社区监控指挥中心根据监控和动态报警,指挥巡逻人员对可疑人员和车辆到现场进行处置。根据派出所“一室三队”要求,社区警务室值班人员积极配合110巡逻车到现场处置警情、固定证据,配合派出所和社区进行矛盾纠纷化解,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楼、不出村,大大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治安防控能力。
PART 03
家门口有了“守护神” 破解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难题
火情一旦发生,生死就在分秒之间,等待消防员的过程中,社区能做些什么?2021年8月,城阳街道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小寨子社区微型应急救援站试点工作,积极克服时间紧、无参考经验等困难,经过后续建设和扩容,增配设备物资、配齐人员队伍、加强宣传引导,现已形成了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集值班值守、救援救助、教育培训、安全体验、综治保障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应急救援站,并将应急救援站打造成快速反应的“先遣队”、专业高效的“巡防队”、贴近群众的“宣传队”、居民放心的“护航队”。通过应急救援站建设,社区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社区应急救援站已成为居民群众共享社区发展成果的又一张闪亮名片,破解基层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难题。
近年来,城阳街道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着力强化社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共有14个社区获得市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3个、市级2个。2016年启动建设并当年实现全街道35个农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全覆盖,2020年升级为社区应急站。小寨子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于2016年,微型消防站,先后获得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全市微型消防站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积累了一线工作经验,这也为应急救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