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指引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速构建,其中,微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载体。作为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青岛市长期依赖外部输入的化石能源。为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青岛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推动微电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青岛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49万千瓦,比2020年增长了78.5%,8个微电网代表性示范工程先后落地并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
9月27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青岛科技大学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青岛市市直机关会议中心207会议共同召开青岛市微电网发展研讨会。会上,青岛科技大学课题组发布《青岛市微电网发展研究-基于典型示范项目的调查》(下简称“报告”)。会议由青岛科技大学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李长胜副院长主持。
《报告》指出,当前青岛市微电网发展基础逐渐稳固,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市场需求逐步显现,产业配套初具雏形,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导的良好发展氛围。通过具体分析青岛东软载波园区微电网项目、中德生态园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项目、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多能互补式清洁供热项目等示范项目的技术配置、运营模式、经济效益和节能降碳效益,《报告》认为,强有力的规划引导、产业土壤的孕育、“政产学研用金”的有效联动和龙头企业的深度参与等举措是青岛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主要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岛市微电网建设也面临着诸如初始投资偏高、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关键技术不成熟、缺乏专项规划引导等在内的众多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报告》提出了5点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坚持以荷定容的配置原则,推进微电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加大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打造技术示范平台;推进电网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和预制化发展,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制定和出台青岛微电网推广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打造国家级微电网那个产业发展示范区;强化政策支撑,加强宣传引导等。
青岛市发改委电力处处长段树保、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绿色发展处四级主任科员王亚军、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名誉会长雷仲敏教授、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规划咨询部王昭卿副部长就《报告》进行点评。段树保处长指出微电网是新型电力体系构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报告》对青岛市微电网试点示范做了系统梳理,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微电网建设需要从源网荷储智全面推进,高度重视“智”和“储”环节建设,提高大电网的稳定性。雷仲敏教授结合《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建议青岛市在《报告》基础上,加大微电网专题研究,力争出台青岛市“十五五”规划体系中的独立专项,做好青岛市微电网发展的顶层设计。王昭卿副部长强调微电网一定做到源荷同步规划,《报告》也指出坚持以荷定容的配置原则,推进微电网在推广应用;并结合山东省源网荷储试点示范的整体推进情况,建议青岛市发挥分布式资源优势,在技术和模式在全省微电网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绿色发展处、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组研究人员和来自、青岛能源、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乾程科技集团百思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塔青岛分公司等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企业的10余名代表,围绕青岛市微电网试点成果与经验、微电网推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康俊杰表示,青岛市微电网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也有助于推动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助力青岛绿色低碳发展。与此同时,青岛市的微电网试点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国微电网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