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文脉生辉。为持续提升讲解团队的专业素养与服务品质,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于2025年2月26日至3月9日顺利开展春季讲解员业务能力考核。10名现役讲解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在实战中锤炼本领,在交流中汲取经验,为观众呈现更优质的文博体验而不断努力。
本次考核延续“专业评审+观众视角”的特色模式,设定不同的讲解情境,邀请馆内指导老师、资深讲解员及社会公众共同担任考官,从形象气质、讲解内容、语言表现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每场考核结束后,考官与讲解员还会进行复盘会,面对面交流讲解中的亮点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帮助讲解员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资深讲解员李冰冰在采访中强调:“讲解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用观众能理解的方式去讲述。”她提到,考核不仅关注知识储备的严谨性,更注重讲解的通俗性与引导性。评审过程中,考官们化身“挑剔的观众”,从讲解员站位到手势指引,从数据更新到互动节奏,逐一为讲解员“把脉问诊”。
“
观众吴先生一家对讲解员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讲解员非常自信,亲和力十足。未来,我们希望能听到更多生活化的语言,让专业的故事讲得更有温度。”另一位戴女士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当讲解员滔滔不绝时,观众很难同步理解内容。如果能更多的用手势引导视线,或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体验会更有代入感。”这些反馈与团队“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不谋而合,为讲解工作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方向。
接受考核的讲解员孙浩坦言:“比背讲解词更难的是怎么把词和文物对上,让讲解更自然。”本次考核中,团队整体表现稳中有进,10名讲解员均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2名队员以优异成绩获评优秀等级。比分数更珍贵的是每位成员的自我突破——从临场紧张到从容应对,从照本宣科到灵活互动,考核成为了蜕变的催化剂。
未来,博物馆将持续优化培训体系,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讲解员在历史严谨性与表达亲和力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一场讲解都成为观众与文物的深度对话。
一次考核,既是对过往的检验,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始终秉持“以观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常态化考核机制推动讲解团队精益求精。春山可望,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支年轻队伍以更自信的姿态,为每一位访客开启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