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功 主治医师
擅长:甲状腺、乳腺、胃肠道、肝胆胰等脏器病变及腹壁疝等普外科常见疾病的外科诊疗。
“妈妈,你的肚子怎么有个鼓鼓的包呀?” 每当3岁的儿子天真地问起,小郭(化名)总是笑着转移话题。这个“包”已经默默陪伴她一年多了——从最初躺下就会“藏起来”,到后来哪怕散步半小时也会胀痛。
直到一次抱儿子时,肚脐旁的“包”突然增大、剧痛难忍。虽经急诊手法复位解除了危险,但因为小郭体重较大,达130公斤,BMI高达48.9(正常值≤23.9),医生那句“先减掉一半体重再来做根治手术”,却像一座大山压在她心头。节食、运动、针灸…她拼尽全力,体重却始终纹丝不动。更揪心的是,“包块”越来越大。
才30多岁,难道要一辈子提心吊胆地活着吗?通过朋友介绍,小郭找到了平度市人民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韩荣昌副主任医师。诊室里,韩主任没有急着开检查单,而是轻声问道:“这半年是不是连弯腰给孩子穿鞋都害怕?夜里翻身偶尔也会不舒服吧?”一句话,让强撑笑容的小郭瞬间湿了眼眶。随着时间的延长,包块反复突出,的确严重影响了小郭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韩荣昌副主任医师详细地为小郭进行了检查。发现小郭的脐疝疝囊很大,约16.0cmx10.0cm,皮下脂肪厚,围手术期发生疝复发、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几率较大。韩荣昌副主任医师将病情、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危害、目前可以采取的诊疗方法、每种诊疗方法的优缺点一一向小郭讲清楚,小郭终于放下心里的负担,决定住院行手术治疗。
住院以后,以谢经武主任医师为首的诊疗团队详细地为小郭进行检查。通过CT检查发现小郭脐疝疝环直径约4.7cm,腹壁缺损较大,属于大型脐疝,并且在这个脐疝上方同时还有一个小的上腹部疝。“别怕,我们一起想办法。”第二天,疝与腹壁外科谢经武主任医师带领多学科团队为她开启了“特别护航”:影像科用CT立体重建了疝环结构;麻醉科量身定制“循环保护套餐”;病房护理团队提前准备特制腹带和防压疮垫。
团队综合评估了小郭的身体状况及入院后的辅助检查结果,对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详尽探讨,结合小郭及家属的意见。最终决定实施常规开放脐疝+上腹部疝修补术。术中,谢经武主任手术团队首先彻底游离并打开两处疝囊,将两处疝合并为一处,将疝出的腹内组织完全还纳回腹腔。接下来进入手术的关键环节:一是游离腹膜前间隙;二是放置补片。为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术后疝复发的风险,指南建议对缺损1-4cm的脐疝患者使用补片,其范围应超过缺损3cm。这要求医生必须为小郭游离出足够范围的腹膜前间隙。需要注意的是,腹膜厚度通常仅为1-2mm,因此在薄薄的腹膜外游离出足够大的间隙,且不损伤腹膜,难度很大。在谢经武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地完成了腹膜前间隙的游离,随后采用团队独创的补片固定技术,将补片平整地固定在缺损周围。在麻醉团队的全力支持下,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精细的操作,术后恢复非常顺利。术后第2天,小郭便绑着腹带下床活动,未出现明显的切口疼痛、腹胀、憋气等不适症状。术后切口也未发生感染肪液化等并发症。术后第3天,小郭便顺利治愈出院
出院后,疝与腹壁外科团队与小郭互留了联系方式,定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其术后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术后1个月,小郭到门诊复查,韩荣昌副主任医师检查后发现,小郭的手术切口愈合状况极佳,未发现任何疝复发的迹象,肚脐外观得以重现。小郭对手术的效果感到十分满意,并对疝与腹壁外科手术团队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赞扬!小郭的顺利康复,是平度市人民医院团队协作与技术创新实力的缩影。面对复杂病例始终相信:医者的匠心与温度,能润物细无声!
崔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