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山东港口威海港码头现场热火朝天。满载集装箱的“新金桥Ⅶ”轮划开碧波,以“夕发朝至”的黄金航速驶向仁川港。
一季度,山东港口威海港中韩客滚业务蹄疾步稳、效率革新势如破竹、服务升级温暖如春,以三破纪录、箱量同比增长23.5%的亮眼成绩,胜利夺取首季开门红。

市场开拓
构建中韩物流“强力磁场”
首季伊始,威海港紧紧锁定区域外货源市场,紧抓中韩自贸区升级的历史节点,深化“港口+综保区+跨境电商”联动,培育生鲜冷链等高附加值特色物流,将市场开发目光延伸至黄河流域和义乌小商品行业。市场开发团队白天走访客户、晚上建档交流,认真分析客户需求,积极联合船公司、代理公司等,为客户制定专属的全程物流方案,不断增强新客户吸引力、老客户紧密度。
经过三个月的奋力拼搏,威海港将青威支线与中韩客滚航线紧密结合,依托每周12班的“青威快线”,联合山东远洋海运集团威海有限公司“新永安”轮,创新开创了“支转干”业务模式,并在新开发的芝麻、编织袋等区域外货种的助力下,成功实现中韩客滚箱量同比增长23.5%,强势开局、提振信心,为威海港中韩“海上黄金通道”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流程革新
再创“效率保班”全新纪录
“现场风速降下来了,通知伙计们准备作业!”伴随着绵延风雨,“新金桥Ⅶ”轮靠泊在即。
面对着货物爆舱与风雨天气延迟靠泊的双重挑战,留给威海港滚装队的作业时间已不足10小时。“现场设备都用上,大家不要慌、听指挥,确保准时发船!”滚装队主管徐晓威说完便带头冲进雨幕中。
调整打压舱水配比、调整上下船通道、调配拖车资源协同工班开展作业,全员配备防滑装备确保“零延迟”衔接……在“装卸矩阵”模式统筹部署下,这场风雨中的极限攻坚,也将原本10小时的作业窗口压缩至6.5小时。最终,“新金桥Ⅶ”轮提前3.5小时完船,以97.56TEU/H的作业效率成功刷新威海港客滚装船效率纪录。
一场场“抢产攻坚战”的圆满胜利,离不开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也离不开威海港“装卸矩阵”模式的协同配合。为确保各类应急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威海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车船直取”“直取直装”“午餐替班”“叉车落地”等流程优化和创新措施进行统筹集合,对各生产环节进行分散调整,以船、车、人为点位,创新打造了“装卸矩阵”协同作业模式,对现场人员、设备资源进行统一调配部署,保障现场各岗位、各环节配合默契、高效顺畅。新模式下的效率质变,也成为了威海港勇挑重担、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坚强底气。
“风雨中仍能超预期交付,这就是威海港‘效率保班’的金字招牌!”客户的赞赏与好评,是威海港作为中韩跨境物流首选港口硬核实力的最好诠释。

合署办公
巩固“夕发朝至”服务品牌
春季冷暖空气频繁拉锯,大雾锁港导致客滚码头双船压港,总计划作业箱量迎来历史新高。长期以来,威海港两艘对韩客滚班轮始终交替运行,“夕发朝至”不仅是服务亮点,更是保班保畅的必要需求。
“先攻‘金桥’,再同步抢‘永安’,一定要把大雾耽误的船期抢回来!”为确保班轮运行不受大雾影响导致货物积压、航期错乱,威海港客滚作业队充分发挥“夕发朝至”中韩海上黄金通道品牌力量,斗志昂扬、协同高效,作业现场时刻保持“加量不加时”的硬仗作风,最终以103.8TEU/H船时效率、单日863TEU吞吐量的双项历史突破,成功抢回12小时延误船期。
船舶装卸作业是一项系统性配合作业,各单位的周密部署、协同推进是实现最大生产效能的基础与前提。威海港充分发挥合署办公机制优势,生产操作部前期统筹指挥,协调口岸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打通先期与后场作业准备及手续配合;客滚作业队扎根现场,盯靠一线,采取小叉车舱内倒箱、拖车无缝衔接等创新举措,将传统跨场作业效率提升30%。
市场+现场、职能+生产的合署办公模式下,本次双轮攻坚战在“夕发朝至”的高效航速与“风雨无忧”的金牌服务下顺利完成作业任务,生动诠释了威海港“海陆双向辐射、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区位优势,为中韩企业搭建起“夕发朝至、全程无忧”的中韩物流供应链金口碑、高速路。
潮涌胶东,向海而兴。站在第二季度的奋斗节点上,面对二季度生产任务,山东港口威海港将持续发挥“拼”的斗志、“闯”的锐气、“实”的作风,以更智能的作业体系、更畅通的贸易通道、更优质的增值服务,助力中韩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