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上午10时,山东大学实验学校(青岛蓝谷小学)特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海洋研究院邵帅老师举办题为“探索海洋世界,揭秘蓝色星球奥秘”的讲座,邵老师化身“海洋探秘导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趣味横生的互动,为二年级全体学生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探秘深蓝的奇妙之旅。
古今航海传奇:从宝船到深潜器的跨越
“明朝的宝船有四层楼高,装得下整座教学楼!”邵帅老师展开郑和船队的手绘长卷,44丈大宝船的雄伟身姿瞬间抓住孩子们的目光。他讲述郑和率领2.7万余人七下西洋的壮举,特别提到肯尼亚帕泰岛“上加村”延续至今的中国习俗——春节包饺子、保留明代闽南语词汇,让历史故事化作文明交融的鲜活印记。
对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证明地球是圆的传奇,邵老师用动画模拟航海路线:“他们就像古代的‘海洋探险家’,用勇气和智慧画出世界地图!”当讲到“蛟龙号”“奋斗者号”深潜器突破11000米深海时,孩子们紧盯屏幕上的钛合金外壳,惊叹于“超级机器人”如何承受“100头大象踩在硬币上”的压力。
海底宝藏大揭秘:科学与童趣的碰撞
“会燃烧的冰块!会发光的喷泉!”邵老师的比喻让课堂沸腾。他手持可燃冰模型解释:“这种‘魔法冰块’藏在海底高压区,储量够人类用1000年,但开采时要像照顾脆弱的玻璃花。”中国“蓝鲸1号”平台两次刷新试采纪录的成就,引得孩子们自发鼓掌。
多金属结核被比作“海底巧克力豆”,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则化作“地球伤口喷出的魔法药水”。当看到盲虾在400℃热液口生存的画面,有孩子惊呼:“它们是海底的‘火焰战士’!”邵老师趁机科普:“研究这些极端生物,可能解开生命起源的密码。”
微观生命剧场:小生物改写地球命运
“是谁给地球装上了氧气开关?”邵相宜爸爸播放蓝细菌光合作用的动画,将10亿年的氧含量变迁浓缩成“小魔法师煮氧气”的童话。孩子们跟着复述“阳光+水+二氧化碳=氧气”的公式,恍然发现“原来一半氧气来自海藻工厂”。
海洋真菌被赋予“微生物特工”的角色——“清洁工分解塑料”“医生治疗珊瑚”的比喻,让抽象的生态循环变得鲜活。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环节,澄江化石中的昆明鱼、怪诞虫图片引发阵阵惊叹:“原来5亿年前的海底是化装舞会!”
海洋“脾气”课堂:自然现象里的科学密码。
“海底积木撞车会引发海啸!”邵老师用板块拼图演示地震与海啸的成因,特别强调“海水突然后退是逃跑警报”。厄尔尼诺被比作“发烧小怪兽”,拉尼娜则是“调皮妹妹”,孩子们通过南北半球天气对比图,秒懂“海洋如何遥控全球气候”。
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分享了此次讲座的收获。邵老师望着孩子们高举的小手,眼中满是期许:“作为山东大学实验学校的学子,你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探索资源。海洋里还有无数秘密等待破解——比如深海生物如何发光,可燃冰如何安全开采。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未来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更多深蓝奥秘!”
活动最后,教学管理中心小学部主任许倩倩进行总结发言。许主任表示今天的讲座只是一扇窗,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展海洋主题阅读角、科普小实验等系列活动,让探索海洋的兴趣在心中生根发芽。
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更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海洋的好奇心。相信那些关于“火焰战士”盲虾、“魔法冰块”可燃冰的奇妙故事,正化作探索的种子,在知识的土壤里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