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青岛。当高铁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一张新名片,当中国速度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很多人都会产生同样一个疑问:中国的高铁为什么会席卷世界,为什么是青岛制造的高铁,成为了全世界的标杆?
1
关于中国高铁出海,先来讲一个小故事。
2015年,印尼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全球招标。作为高铁鼻祖的日本自信满满,志在必得——1964年,他们就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开启了全球交通的新纪元。但他们这次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对手:中国。面对日本人花里胡哨的PPT,中国直接放出大招:每公里成本砍半,工期比日本缩短5年。印尼人被这优厚的条件打动了。最终,日本方案被淘汰,中国作为唯一的竞标者中标。彼时,印尼人还有些疑虑:他们从来没见过中国高铁,这些承诺能做到吗?
眼见为实。2023年10月,雅万高铁提前通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350公里,将两座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40分钟,印尼总统对此赞不绝口。对比一下,被称为日本骄傲的新干线,新干线最高运营时速320公里,如果一起跑,恐怕连中国高铁的车尾灯都看不见。印尼也成为了中国之外唯一的高铁商业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国家。尝到甜头的印尼人,所有疑虑烟消云散,迫不及待提出要建延长线。他们不再问,是不是符合欧洲标准,因为他们发现,中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那一刻,中国速度在高铁发展上,具象化了。
雅万高铁,是我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是中国和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字招牌,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使用了复兴号的技术制造平台,这也是中国高铁的王牌。
这份荣誉属于中国高铁,也是属于青岛轨道交通——时至今日,中国高铁,占全球高铁总里程70%。青岛轨道交通动车组产量占全国运营总量的65%其中高速动车组占56%,城轨地铁车辆占20%以上。
2
青岛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高铁赶超速度的历史,浓缩了中国制造弯道超车的精华,技术突破堪比爽文主角。
2004年,被称为中国高铁的元年,当时我国铁路平均客运时速只有65.7公里,最快列车时速仅160公里,落后西方发达国家40年。那一年,位于青岛的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了第一列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但外国合作方只说每个步骤怎么做,绝口不提背后的原理。一次次吃闭门羹后,中车四方的技术团队意识到:巨人的肩膀不好站,还得让自己成为巨人。2006年,中车四方提出自主提升创新计划,去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2007年12月,由中车四方打造的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成功问世,中国高铁在世界站稳了脚跟,赶上了全球速度。三年后,也就是2010年12月,中车四方研制的CRH380A跑出了时速486.1公里。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速度,在中国诞生。至此,中国终于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铁速度,实现了跟跑到领跑。
2012年,中车四方又接下国之重任,启动了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的研发,并提出新要求,安全性要超过世界上所有高速动车组生产商的安全标准。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经历了多少次从失败到重来的艰辛,五年磨一剑,2017年,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中国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标杆。
在技术层面一旦领先,形成自主发展,不断加速进化的中国就变得遥不可及。此后,面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中车四方在技术层面继续不断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最抗冻高铁,高寒动车组可在-40℃环境下以350公里时速运行;世界首条沙漠高铁,能在60℃极端条件下保持高速运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的成功试跑,标志着中国在超高速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下线,全国首列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问世,加上复兴号的技术标准,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成为国际通用标准。青岛轨道交通,正在不断引领全球交通变革的新浪潮。
3
如今,随着雅万高铁通车,高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而青岛制造的高铁动车,在全世界打响了名头。
在新加坡,中车四方获得1246辆地铁车辆订单,实现了我国地铁车辆出口发达国家的突破,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地铁来自青岛;在智利,中车四方获得该国历史上最大的轨道车辆采购订单;在阿根廷,中车四方拿下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城际动车组订单;在塞尔维亚,中车四方签署合同,实现了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截至2024年,中车四方产品出口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高铁出口总量的60%以上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轨道交通升级的核心供应商,擦亮了青岛制造的品牌。
有了中车四方这个龙头,青岛围绕中车四方,打造了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这是是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轨道交通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代表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国务院督查激励名单和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同时,青岛还在这里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动车小镇”,这里拥有中国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承载了全市9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集聚400余家配套企业,承担着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创新高地的使命,推动高速列车技术创新成为中国高端装备“新名片”,并成为带动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一言以蔽之,全世界各种最先进的高铁技术,都从这里诞生。
时至今日,全世界因为高铁,正在发生一场最大规模的地理空间革命,而中国成为引领者,青岛作为中国交通轨道的摇篮和高地,承担重任。
当印尼小孩第一次坐上雅万高铁自拍;当新加坡人坐着地铁去上班;当老挝农民乘着动车去城里卖水果;当德国和日本专家暗中拆解中国高铁技术方案;当中国复兴号的技术标准变成了世界通用的标准。过去二十年的弯道超车,从落后西方发达国家40年,到彻底将他们甩在身后,从找西方专家要图纸,到现在向世界各地输出高铁技术和服务——青岛制造通过高铁,在世界留下印记;而世界也由此,重新理解“中国速度”的深意。
文:崔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