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收官,海风温暖,夏韵渐长,刚刚送走“华表奖”与五一黄金周的青岛,依然在回味着影视与佳节的双重“狂欢”。当碧海蓝天遇上“星光”璀璨,当老舍笔下的“春深似海”遇见青岛新时代文旅风潮,滨海风景与现代科技光影交织一起,向四海宾朋发出了盛情邀请。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青岛用心“应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五一期间,青岛市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1%、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30%、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25%,青岛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961.53万人次,超过2024年同期,刷新历史纪录。亮眼数字背后,是青岛将热度“流量”转化为旅客“留量”的质能跃迁,也是青岛多方举措成功激活文旅市场的缩影。
1.
对于青岛而言,今年的五一假期有些不太一样,华表奖颁奖仪式的举办,不仅提升了青岛的城市形象,还为青岛文旅市场激发了新的热度。携程“五一”首日数据显示,青岛上榜“五一”首日入境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名,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41%,酒店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5%。“感觉五一青岛来了一亿人”“在青岛街头get明星同款美食”等有关话题在社交平台上迅速霸榜,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作为华表奖颁奖仪式的举办地西海岸星光岛,更是化身热度中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众多电影明星走过的红毯路线,这场由国家级电影盛典引发的“追星式旅游”为青岛带来了发展文旅业促进文旅产业再次升级的新机遇。
2.
一场颁奖典礼,为何会为青岛带来如此巨大的流量,五一黄金周与华表奖“联手”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文旅发展密码?
首先,据《2020—2026年中国粉丝经济行业分析与前景趋势报告》调查显示,69.04%的追星族都曾为偶像消费,4.67%的追星族平均每月为偶像花费超过5000元。近年来,“追星旅游”持续火热,尤其是观众喜欢跟随影视剧中的风景去旅行,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荧幕中的街头巷尾,已经成为最近几年十分流行的旅游方式,而“走明星同款路线”,更是已经成为潮流。而自从4月21日第二十届华表奖颁奖仪式举办地官宣之后,青岛这个名字便开始持续“霸屏”热搜,“在青岛一不小心就闯进电影场景”“半个内娱的行李箱都在青岛”“青岛接机现场秒变追星海岸线”一系列热搜新闻,让青岛瞬间吸引到了众多追星族的目光。
其次,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世界电影之都”,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良好生态环境的青岛是中国电影界“天然摄影棚”,许多知名影视作品纷纷选择来青岛取景拍摄,如东方影都基地《流浪地球》取景地、太平山索道《送你一朵小红花》取景地等景点,借助影视IP的爆火来吸引游客。而青岛政府推出的“跟着电影去旅游”活动,将影视与文旅充分融合,以“电影之都”建设为抓手,将城市空间转化为电影叙事场域,通过影视媒介重塑旅行的认知和体验,围绕诗意画卷、老城漫游、科幻奇妙、时空对话、时尚造梦、时光治愈、红色传承七大主题,将一个个影视取景地与青岛各地景点串珠成线,让影视打卡地带动如海滨风景区、栈桥、奥帆中心等传统地标景点,激发旅游新热点。同时,众多景点旅游热度的上涨也为旅游经济实现良好赋能,打造了多元化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新动能,青岛市商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青岛重点监测的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4.12亿元,同比增长11%。而在华表奖颁奖仪式的举办地西海岸新区,20余家重点商超、综合体举办促消费活动60余场,文旅融合消费亮点突出,整体带动日均客流量近50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日均销售额5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8%。
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对于文旅业而言亦是如此,一时的新闻热点只能激发短期的“流量”,对于青岛而言,文旅产业发展需要的是将短期热点能量转化为长期的文化认同,无论是华表奖还是五一黄金周,都具有强时效性短周期性的特点,为此,在华表奖与五一节碰撞开启流量狂欢时,青岛抓住发展契机,利用华表奖的“长尾效应”,打造一系列的文化标签,提炼青岛城市名片,将一时的热度变成镌刻在城市中的固有文化属性、城市标签,从而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在华表奖颁奖典礼现场,众多青岛籍演员为自己的家乡特产倾情代言,黄渤打算活动结束以后邀请大家“哈啤酒吃海鲜”,演员黄晓明家乡美食推荐名单里把青岛啤酒放在了前面。在央视新闻“跟着电影游青岛”直播中,青年演员于适推荐青岛的理由“哈啤酒,吃蛤蜊”快速冲上了微博热搜。青岛啤酒已经成为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为更多的游客带来文化认同。
此外,青岛还致力于推动文艺演出业的流量上行,2024年,青岛审批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58场,引流超48万人次,拉动消费约19亿元。2025年,青岛已经策划活动1000余场,毛不易演唱会场场火爆,华晨宇、凤凰传奇、孙燕姿、伍佰等歌手的演唱会也已定档官宣。借助众多演唱会,青岛带动文旅市场“火”力全开,加速了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文旅提振消费。
华表奖及五一假期的“长尾效应”,将青岛文旅产业从景观消费品向文化生产品转型升级,推升了文旅产业的韧性与多元性,充分展现了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乘数效应。从“碧海蓝天”到“造梦工厂”,青岛的文化赋能发展,如同华表奖奖杯上的盘龙一样,正在蓄势腾飞。
本文作者:崔恒亮 陈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