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通过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仅用4cm*3cm的小切口,成功为一名35岁硬膜外血肿患者清除了60毫升颅内血肿。这项技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精准度高”的特点,为颅脑急症患者提供了更优解。
惊险时刻
男子头部重伤,60毫升血肿威胁生命
近日,35岁的赵先生(化名)因意外摔倒导致头部严重外伤,被紧急送到青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颅骨多处骨折,并伴有创伤性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挫裂伤。其中,右侧硬膜外血肿量高达60毫升,脑组织受压明显。
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急症,多因头部外伤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若不及时处理,血肿会压迫脑组织,导致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传统手术VS神经内镜
01
传统手术
传统手术方案中,此类患者需接受大骨瓣开颅术,在头部切开长达15-20厘米的马蹄形切口,去除大面积骨瓣,清除血肿并止血。
02
神经内镜
面对赵先生的危急情况,神经外科决定采用创伤更小、出血更少的神经内镜微创技术。术中,神经外科李玉金主任及手术团队在患者头部建立直径约4cm*3cm的骨窗,将纤细的内镜深入血肿腔。在高清内镜的辅助下,避开脑组织和血管,精准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手术用时1小时。术后第二天,赵先生意识恢复,一周后顺利出院。
神经内镜如何实现“钥匙孔里清淤”?
01
高清视野,精准导航
神经内镜集光学成像与显微摄像于一体,可放大手术视野,呈现血肿与周围组织的立体关系。医生能仔细观察病变,避免误伤正常脑组织,尤其适合处理深部或复杂位置的病变。
02
微创通道,减少损伤
通过鼻腔天然孔道或微小骨窗,内镜可直达病灶,无需大面积切开颅骨。例如,经鼻入路治疗垂体瘤时,外部无切口;处理脑出血时,骨
硬膜外血肿,这些知识要牢记
01
高危人群
头部外伤者、老年人与儿童(颅骨较薄)。
02
典型症状
短暂昏迷后清醒,随后头痛加剧、呕吐、意识恶化。
03
急救原则
立即就医!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是避免后遗症的关键。
神经外科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神经外科依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国家重点学科),以“精准、微创”为诊疗特色,门急诊救治兼备,涵盖颅脑及脊髓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神经重症、功能神经外科(阿尔兹海默病、颅神经等周围神经疾病、帕金森、梅杰综综合征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等。学科在神经系统肿瘤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救治、脑出血的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显微神经外科,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梅杰综合征、癫痫、帕金森等运动障碍病的神经调控治疗有独到造诣。
学科带头人
刘波
坐诊时间:每周四、周五上午
挂号科室:北大知名专家门诊-神经外科门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硕士。1993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委会常委总干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神经电生理学组第一届委员,北京市创伤外科学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外科学会重症、创伤、肿瘤颅底学组委员,北京大学神经外科学系委员、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医疗器械分会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外科学委员。
擅长:神经外科专业。擅长神经系统肿瘤、颅脑损伤、脊柱脊髓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