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青岛市卫健委举行"鲁医健康说·时令与健康"系列发布会,联合青岛市市立医院五大权威专家,正式发布全国首创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慢阻肺"(三高一慢)多病共管模式。该创新体系入选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已在全球15个国家地区进行推广,成为基层慢病管理的"中国方案"。
青岛市依托25家二级以上医院建设的"三高中心"、168家基层医疗机构的"三高基地"、2931个村卫生室构成的"三高之家",形成三级协同网络。26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实现慢病患者家门口精准管理。2023-2024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为77万"三高"患者免费筛查心脑血管等6类并发症,管理慢阻肺高危人群6.1万人,28.5万患者享受全程健康管理,较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慢阻肺基层防治全覆盖。
基层诊疗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100%配备肺功能检测仪,769家村卫生室完成智慧化改造,100家中心卫生室新增AED急救设备。由青岛市立医院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地市级《慢阻肺筛查技术方案》正式实施,90%基层机构采用AI质控肺功能仪,检测准确率达98%。市级数据平台实现筛查-诊疗-随访全流程监管,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近2万人次。
便民服务实现新突破。二级以上医院预留20%门诊号源优先家庭医生预约,"三高"患者单次取药量延长至12周。全市组建1728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160万居民参与健康行为积分活动,积分可兑换体检服务及医疗用品。同步推进医联体中心药房建设,保障基层用药同质化。
作为技术支撑核心,青岛市立医院建成呼吸道传染病三级预警系统,将病原检测时间压缩至2小时(常规需48小时),建立覆盖240万人的慢病数据库。通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等技术,肺结节早诊率提升40%,成功救治多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等疑难病症。目前全市慢阻肺规范管理率达92.3%,基层肺功能检测量年突破50万例,免费筛查服务量同比增长215%。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将持续深化"预防-诊疗-康复"全周期服务,投资5.8亿元推进国家区域呼吸临床中心建设,计划2027年建成辐射胶东半岛的呼吸疾病诊疗高地。最新统计显示,该模式已惠及112万居民,人均医疗支出降低23%,为全国慢病防控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