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滨海湿地研究团队在近百年来区域到全球尺度红树林湿地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地学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中科院一区TOP期刊)。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张尧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赵广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红树林不仅具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要地。重建过去的红树林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可以为当前红树林保护和恢复提供信息。然而,目前对过去一个世纪红树林的动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仍然有限。研究人员利用中国英罗湾和茅尾海7个沉积物岩芯的实验数据和汇编的全球40多个站位/地区的红树林花粉、稳定碳同位素、红树林源有机碳和红树林面积变化数据,从区域到全球视角重建了近百年来红树林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天然未受干扰的红树林逐渐繁盛,而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红树林表现出三种模式:(1)持续退化,(2)繁荣-退化,(3)退化-再生。诸如海堤建设、水产养殖活动、农业扩张、伐木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显著逆转了红树林的自然繁盛态势。研究成果为过去一个世纪的红树林动态提供了区域到全球的见解,以期在未来几十年-世纪时间尺度上,协助制定有效的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策略。
上述研究成果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技中心、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团队共同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406075;42076070;4197606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3M73185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4MD062)和青岛市博士后基金(QDBSH20220202112)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研究站位图

近百年来全球自然和受干扰红树林的动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