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夜里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施工方的赔偿款今天刚到账,墙面漏水区也修整好了,终于去了一块心病!”近日,峰岭路社区的居民们纷纷为社区党委竖起大拇指。峰岭路社区党委聚焦回迁小区居民关心的心头事,联合物业、业委会等多元力量,把工作做在前面,把难题解在当下,仅用两周时间便妥善解决了大型犬只扰民、供热管线破损施工方赔偿两大“揪心事”,用“小行动”温暖了“大民心”。
01
“犬吠”变“和谐曲”
文明养犬从“堵”到“疏”
“4号楼有租户养了大型犬,遛狗后狗的粪便直接丢在草丛里,破坏小区环境!”“不知哪家的狗,晚上10点后总在楼道里叫,孩子写作业、老人睡觉都受影响!”近日,随着水岸铭居小区居民陆续回迁,大型犬扰民问题引发20多位邻居不满。
收到居民反映后,社区党委当天便联合物业、业委会成立专项工作组,一方面通过物业工作人员和网格员“敲门行动”走访楼栋,确定了饲养大型犬只的位置;另一方面社区通过小区业主了解到,租户张先生因常出差,只能偶尔晚上在小区遛狗,犬只夜间精力旺盛才频繁吠叫。
“既要保障居民休息权,也要理解养犬户的实际困难。”社区党委在街道物业部门的指导下,联合物业、业委会牵头召开“三方协商会”,提出“三管齐下”方案:一是物业在楼道安装隔音地垫,减少犬只跑动噪声;二是提醒租户张先生在短途出差期间将犬只寄养到宠物店,避免宠物因无人照看频繁跑动;三是业委会牵头制定《社区文明养犬公约》,明确“遛犬必牵绳、自备清洁工具”等条款。方案落地一周后,居民反馈“夜间犬吠基本消失”。张先生也坦言:“前期因为养犬问题经常与居民发生口角,问题解决后邻里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02
“漏水管”变“暖心热”
赔偿纠纷从“难”到“通”
“家中墙面不断出现渗水痕迹”,5月14日,社区3号楼居民在装修过程中发现了新问题。经排查,系供热管线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操作不当导致供热管道破损,波及3号楼1户居民,导致墙面渗水发霉。“施工方说‘只修管道不赔损失’,我们的装修费谁来担?这是给儿子装修的婚房,用料都是最好的。”居民李女士急得直掉眼泪。
社区党委立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一方面联系施工方上级单位核实责任;另一方面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居民损失进行专业定损,形成《财产损失清单》。组织施工方、业委会、业主代表召开“现场调解会”。社区法律顾问现场普法、业委会出示《供热管线施工协议》,明确“施工方需对周边居民财产安全负责”,业主代表则展示墙面发霉、地板变形的照片和维修报价单。
经过2小时协商,施工方最终同意赔偿居民损失,并承诺3日内修复受损供热管线。5月20日,赔偿款全额到账,供热管道也恢复正常。李女士握着社区党委书记的手说:“原以为要扯皮几个月,没想到社区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
大型犬只扰民、施工方赔偿两大“揪心事”的解决,得益于社区党委统筹、物业落实、业委会监督、居民参与的工作模式,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下一步,社区党委将健全“民生问题快速响应机制”,方便居民有问题第一时间找到社区党委,实现“有问题随时说、有困难马上办”,用实际行动彰显“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