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合青年·邂逅青岛”上合组织国家青少年践学活动闭营仪式在青岛市市南区上街里三江里文化街区举行。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夏建辉,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郝国新,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晓元,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李岷出席仪式。
仪式上,国际学生们分组展示在青岛研学情况和多元文化才艺。在为期7天的时间里,来自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30个国家的100名留学生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山海相依的独特风情、探访前沿科技企业、深入了解城市发展脉络,在沉浸式的交流互动中加深了对中国的认知与理解,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德见到其他同学时,心中便有了团结和归属感。尽管大家有着不同的背景、语言和文化,但通过简单的破冰游戏和自我介绍,很快成为了朋友。这让他意识到,真正的联结能够跨越国界与语言。回忆起这段行程,博德依旧乐在其中,“海尔从一家小工厂蜕变为全球智能家居领域的领军企业,让我深受鼓舞,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海洋生物学讲座让我了解到中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在当下对全世界都至关重要。”博德说道,教小朋友们知识,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是他此次最感动的时刻之一。“他们灿烂的笑容、纯真的心灵和强烈的好奇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创造快乐与希望。”
俄罗斯姑娘达丽娅目前在四川大学就读。在参观科大讯飞时,达丽娅和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彰显着‘中国速度’,让我倍感惊讶和振奋,相信世界会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好。”达丽娅说道,在俄罗斯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中国文化节”,展示中国舞蹈、书法,许多俄罗斯大学跟中国大学有交换项目,这些活动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文化认同。
来自巴基斯坦的秦王同样非常开心地参加每一个环节,“刚到时我有点紧张,但大家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秦王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巴基斯坦也会通过教授中文,帮助当地的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他表示,学习中文让学生们更加愿意去了解中国,甚至有些学生计划去中国留学或工作。这不仅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的理解,也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我了解到,中国在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帮助我们发展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增长,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机会。”秦王在与同学们交流时侃侃而谈。
“在我的家乡塔什干,定期举办中乌文化展览、美食节、两国艺术家联合演出等活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汉语,参与实习和学术交流项目。”乌兹别克斯坦籍留学生Raximova Shahnozaxon Dilshodovna表示,这些交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帮助大家拓宽视野,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促进旅游业发展,也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人文交流让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更具活力、更可持续,也真正实现了多边共赢。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上合组织发展的希望,此次践学活动加深了各国青少年对中国、对青岛及其发展历史、城市变迁的认知与理解。上合组织各国青年在学习研讨、交流互鉴、协作共进中彼此映照,在互勉中共同成长,为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活动最后,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共同唱响《同心同行》,悠扬的旋律承载着温暖情谊,嘹亮的歌声传递着心灵共鸣,唱响了各国青年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