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DC全球AI市场预测》,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今年突破2.3万亿元人民币。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引擎和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各区域争相布局的主阵地,也是城市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青岛AI产业抓住先机强势入局,成功走在了前列。
7月28日,山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公布2025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青岛市人工智能集群成功入选,成为青岛市拥有的第四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此番入选既是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速度的体现,也是青岛市将人工智能领域纳入“10 + 1”创新型产业体系,抢先布局、精心培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评选并非普通的评奖活动,而是经过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四个环节的严格筛选后才敲定最终名单。在激烈的竞争中,青岛成功突围,成为13个集群中唯一入选的人工智能行业集群,这彰显了青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速度。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领域实现超车、引领产业变革,青岛凭借的是什么?
2024年,青岛出台《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具体通过算力设施“强基”、算法模型“铸魂”、数据要素“提质”、核心产业“固链”、创新平台“领航”、产业生态“聚力”、场景应用“赋能”等七大行动,从基础设施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孵化落地三大方面,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今年7月22日至25日,青岛“人工智能 +”区市行活动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场对接会接连召开。从这紧凑的三天两会中,足以看出青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坚定决心和推进速度。截至目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超300家,产业总营收突破720亿元。锚定目标,青岛在顶层设计上已制定了详实方案。
人工智能的发展,终究要在产业中落地实现。如何加速且高质量地让AI落地?青岛以“场景”为契机,给出了优质答案。作为老牌制造业强市,青岛依托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聚焦场景打造工程,从智能制造工厂到智慧医疗康养,从智慧海洋到智慧城市治理,青岛加大场景开放力度,从8大领域着手构建AI赋能产业发展的新生态。在海尔上合冰箱互联工厂,AI视觉技术将冰箱质检的检测精度从0.1毫米提升至0.01毫米,推动生产效能提升40%;在海信网科,今年4月刚落地的海信通途大模型对城市交通指挥领域进行深度优化,排查准确率超80%,效率提升50%。
2024年,青岛发布《青岛市加快场景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如今,青岛已发布技术解决方案与场景需求清单超1000项,7个场景入选国家级AI应用典型场景,18个入选山东省AI应用场景。从数据供给到算法赋能再到场景落地,青岛形成了AI产业发展的完美闭环。
产业集群的发展,靠的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众志成城”。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影响力正持续扩散。海信网科、中科曙光、青轨科技、国华智能等多家链主企业将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串联起来,以核心枢纽的强辐射作用,带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在产业集群的培育方面,青岛也先行一步。崂山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园目前已聚集中科曙光、国创智能家电等重点企业280余家,产业规模达350亿元。该产业园以产业链补强为抓手,吸引落地强链项目40余个。在人工智能最关键的算力开发领域,青岛市依托产业园内的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算力一张网”,算力规模已达2600P。区内3家企业的案例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眼下,青岛正聚焦“1 + 1 + 3 + N”产业发展路径,力争全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900亿元,打造实力突出、优势鲜明的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当技术与数据完美融合,当需求为场景强力赋能,青岛正聚链成势,在人工智能赛道加速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