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11月10日,山东大学实验学校(青岛蓝谷小学)举行了消防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师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在火灾等危急情况下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警报响起,迅速响应
下午2:15分,随着模拟烟雾的升起和急促的消防警报声划破校园的宁静,演练正式拉开帷幕。全体教师立即到达指定岗位,各班学生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指挥下,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弯腰低姿,用湿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沿着预定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带——学校操场撤离。整个疏散过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
![]()
![]()
![]()
![]()
![]()
![]()
集结清点,专业点评
全体师生安全抵达操场后,各班级迅速整队并清点人数。安全项目组长于宝臻老师组织各班班主任进行了准确的人数核对,确保无一遗漏。
随后,于老师对本次疏散演练进行了现场点评。他肯定了同学们在演练中表现出的快速反应和纪律性,同时也对逃生过程中的动作细节、安全意识等进行了专业指导,强调了“时间就是生命,秩序就是保障”的重要性。
![]()
知识讲解,深入人心
本次活动,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山东大学(青岛)党工委保卫处孙垚老师为同学们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解。孙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的案例,向同学们阐述了火灾的巨大危害,详细讲解了如何预防火灾、如何正确报警、如何扑救初起火灾以及火场逃生自救等关键知识。生动的讲解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消防知识储备。
![]()
实战模拟,亲身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活动进入了实战模拟环节。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模拟火场环境的逃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掌握正确逃生方法的必要性。
![]()
![]()
![]()
![]()
同时,教师们还进行了灭火器使用的模拟体验。山东大学党工委保卫处老师现场演示了干粉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提、拔、握、压”,并指导老师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确保教职工都能在面对险情时,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置能力。
![]()
![]()
![]()
校长总结,殷切嘱托
活动的最后,副校长陈维丽对本次演练进行了全面总结。陈校长首先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与同学们亲切互动,了解了孩子们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
![]()
![]()
接着,她语重心长地告诉全体师生:“安全无小事,生命最宝贵。每一次认真的演练,都是我们距离安全近一步,距离危险远一步。” 她强调,全体师生要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在演练中,更要在日常的每一次上下楼、每一次行走中做到有序、守纪。陈校长还特别提醒孩子们:“走路时要把手拿出来,不要插在口袋里,这是对自己安全负责的表现。”她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校园里平平安安地生活,快快乐乐地成长。
![]()
此次消防安全疏散演练,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份生命的保障。它切实提升了我校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为创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继续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之中,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