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国庆节,祖国华诞之际,国之重器都是一个人们津津乐道且为之骄傲的话题——毕竟,大国工程是中国由大到强的“名片”,在时代发展、民族复兴征程中,撑起了大国发展的脊梁,为实现“中国梦”写下了有力注脚。
作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山东是唯一一个拥有41个全部工业大类的制造业大省,高端装备在全省装备制造业占比超过50%,在大国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来自齐鲁大地的诸多制造业巨头,在新一轮的产业改造升级大潮中,借助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实现华丽转身,向全世界展现着“山东智造”的影响力。
在好品山东的第一批名单中,国之重器是一张靓丽的名片,以潍柴动力、山东重工、中车四方等知名高端重器品牌,为“好品山东”蜚声海内外,为中国民族工业屹立世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潍柴动力:中国重工业走向世界的动力之源
装备制造业乃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技术所限,驱动各类装备的发动机之技术长期遭受“卡脖子”之苦,曾经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痛处。
作为行业领军、民族品牌杰出代表,从解放战争的炮火中走来的潍柴,在创新转型的硝烟中勇担重任,一次又一次填补行业空白,一次又一次破除技术壁垒,在发动机领域,从跟跑者到领跑者,实现了从市场到技术的全球领先,跑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如今,潍柴动力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全球拥有超过9万名员工,2021年,潍柴动力的年营收超过了3000亿元,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是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的冠军。业内公认,中国柴油机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潍柴动力居功至伟。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进步方面,近五年来,潍柴凭借“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布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时隔16个月,又将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提升至51.09%,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彰显了中国柴油机行业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巅峰地位;成功开发中国首款大马力拖拉机CVT动力总成,彻底打破国外的封锁垄断。
同时,潍柴动力从2010年开始,先后投资40亿元布局新能源业务。经过5年多的发展,组建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在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
中国重汽:中国造重型卡车,实现全球引领
从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到新一代“黄河”重卡;从重卡出口量占据国内同行业出口量的半壁江山,到今年一季度国内重卡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双第一,在红色引擎驱动下,中国重汽擦亮民族品牌,让大国重器不断提速升级。
1960年,中国重汽的前辈们克服重重困难,生产制造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八吨载货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开启了我国重型汽车发展的新纪元,中国重汽也成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
如今,在改革的浪潮中,面对国内疫情多点爆发、行业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重汽迎难而上,国内重卡市场占有率连续数月稳居行业第一。
2021年下半年,中国重汽国内重卡市场占有率实现5个月行业第一;2022年一季度及4月份,中国重汽实现国内重卡销量、市场占有率双第一,市场占有率由2018年前的行业第四名,到目前稳居行业首位。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科技创新在中国重汽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0年9月16日,中国重汽发布新一代“黄河”重卡。在沉寂了20年后,新一型型“黄河”重卡,拥有自主研发设计的车辆外形,通过匹配低风阻挂车,风阻系数降至0.4以下,在全球量产重卡中达到最低,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重型卡车,终于实现了全球引领。
2020年10月,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黄河X7氢燃料雪蜡车在国家体育总局完成交付,实现“中国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
中车四方:连接世界,看青岛力量
从1881年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到2021年的智能绿色冬奥列车,中国中车在141年的历史长河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一代代中车人坚韧不拔、开拓创新,自主研制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地铁车辆、铁路货车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走在了世界前列,托举起国之重器。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骨干企业,位于青岛的中车四方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领跑者”。
这些年来,在中国中车的主导下,我国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的飞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时速160公里、250公里、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树立了世界高铁运营标杆。绿巨人进藏入疆,解决了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等世界难题,实现了多个国内首创。随着以智能京张、智能京雄为代表的智能高铁项目相继实施,复兴号动车组迈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2021年,“复兴号”历史性地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4000多组高铁列车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占世界高速列车总数三分之二。
而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正是来自中车四方的自主研发。
企业自主研制的“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的商业运营速度领跑全球高铁;智能“复兴号”实现智能行车、智能服务、智能运维,引领中国高铁加速“智能化”;“复兴号”高寒动车组能在-40℃的极寒恶劣环境下运行,适应全球最低温运用条件。目前,中车四方已交付高速动车组1600余组(标准组),覆盖运营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是我国高速列车在线运营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的企业。
此外,中车四方牵头创新团队,攻克国际陆路交通技术“制高点”,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为当前能实现的地面速度最快的大型公共交通工具。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可以填补航空和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为助力打造我国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增强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又一新引擎。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之余,引领高端装备加速“出海”。中车四方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高铁动车、城轨地铁等一批高端轨道交通装备陆续登陆海外市场,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在印尼,企业为雅万高铁量身打造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是中国高铁列车首次出口国外;在老挝,为中老铁路研制的“澜沧号”动车组,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样板工程;在新加坡、美国,实现我国地铁列车出口发达国家的突破。截至目前,中车四方高端装备已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为国际市场贡献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