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璀璨的文化遗产,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东省在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行动力。近年来,山东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书写了新时代文化传承的壮丽篇章。
深挖文化根脉,系统推进文化传承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古老的东夷文化到辉煌的齐鲁文化,这些文化瑰宝见证了山东乃至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在深入探讨山东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时,不得不提及的便是其璀璨夺目的东夷文化,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体系不仅是中华文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孕育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与习俗。其中,东夷骨刻文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揭开了汉字起源的神秘面纱,它作为汉字的源头之一,以其独特的刻划方式和蕴含的丰富信息,证明了早在远古时期,东夷先民就已具备了高度的文明智慧与艺术创造力。这些骨刻文,如同历史的低语,诉说着东夷文化的辉煌与深邃。而谈及东夷文化的饮食文化贡献,“饺子”这一深受国民喜爱的传统美食,其起源亦源于东夷。此外,“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更是东夷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故事不仅生动展现了东夷族部落领袖后羿英勇无畏、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也深刻反映了东夷族在远古时期就已具备的高超弓箭技艺与对自然的深刻认识。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坚持系统性、整体性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启动了山东文脉工程建设重点任务——《齐典》的编纂工程,对齐文化的经典进行现代化阐释,让古老的文化智慧焕发新的时代光芒。此外,山东省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博物馆数量达到812家。多处考古项目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焦家遗址、跋山遗址等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实证。这些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山东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传播方式
在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山东省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激活延续千年的文化遗产。例如,“孔子密码——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在曲阜孔子博物馆的成功举办,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展览运用3D技术、光影雕塑、动态画卷等多种数字形式,创新展示儒家思想,让观众身临其境般体验2000多年前孔子坎坷而丰盈的一生。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更加生动鲜活,也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此外,泰山景区创新实施“数字藏品”项目,精选出200余件产品素材,推出泰山石刻、泰山碑刻等7个系列数字藏品。这些数字藏品不仅让文物“动”起来、“火”下去,也为泰山景区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旅消费业态。在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图像的故事”展厅,利用数字化科技从中华数千年传承的壁画、字画等文化遗产中提取图形要素,后经现代光影技术重新演绎,让游客穿越时空幻境,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旅融合发展,助推区域经济
山东省在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例如,乐陵市依托千年古枣林、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等文化资源,打造“双红”文化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今年上半年,特色研学游已吸引学生近5万人次,“枣林夜市”项目单日游客量超3万人次。这种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山东省还注重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情景剧。在临沂市沂南县,一场场红色情景剧《妇救会》在“复古”的沂蒙山区小院上演,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沂蒙精神的伟大力量。这些红色旅游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有效传承和弘扬了红色文化。
文化融入生活,培育文明新风
山东省在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培育文明新风。近年来,山东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例如,曲阜市推出的“相约黎明”服务队项目,为全市70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助老服务,让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美德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山东省还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培养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济宁市非遗传承人张跃广的工作室中,剪纸作品琳琅满目,他不仅创作体现美好生活的“中国梦”等作品,还定期去学校、社区教授剪纸技艺,以艺术作品为媒,展示传统文化之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做法,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深挖文化根脉到科技赋能文化,从文旅融合发展到文化融入生活,山东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展望未来,山东省将继续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特约撰稿人 曲扬)